作文端午的习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因为这一年里只这一个端午,也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说到端午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因为国家沦陷,而又不肯向敌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这一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还有别的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这天会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儿纷纷涌向比赛的地方,这个比赛可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而在我们这里这一天不仅家家包粽子吃,还会买些艾叶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会有卖小饰品的,这些饰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珑的,袋子上还绣着精致的五毒图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这些小饰品都很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2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重大节日。屈原见国家走向灭亡了,不想被敌人无俘虏,所以跳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就往河里丢竹筒饭,后来,又成了粽子;为了把鱼赶走不让它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人们赛龙舟,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家家户户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大人们还会让孩子洗艾澡,是为了去湿气,不让孩子们容易生病。
端午节一大早,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楼,原来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个,然后就去“赛龙舟”了。
一到海边,早已有选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体验了一场“龙舟”赛。首先每个人先找来一个泡沫艇,然后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后拿一根船桨,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桨来掌握方向,以此类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伙伴们去赛“龙舟”了。三、二、一,开始!我和哥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三两下就打败了他们,然后我们去领奖时,发现,奖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锅艾叶水,让我和哥哥洗澡洗头。艾叶水倒出来,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后就跳进桶里泡澡了。泡澡起来,我感觉浑身舒畅,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文化,更多的是对我们有益的习俗呢。
晚上,妈妈叫我给大家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我大声背诵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乐清人特别重视这个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而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每当到端午节前夕,偶尔河面上传来稀稀疏疏的几声锣鼓声;人们路过河边时,常常看到河面上会有几只龙舟“飞奔”而去。他们大概在为端午节的比赛备战吧。到了“开战”的那一天,银溪河边站满了观众。有的老人搬了凳子坐着悠闲自得地看着;有的大人将孩子背在肩上一起观看;有的年轻人站在最后,踮起脚观望;还有的人用尽全力向上跳,希望能看见一点。河面的起点上有序地停着一只只来自乐清不同地区,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的龙舟。一声令下,只见四五只龙舟飞奔而去,锣鼓声叫喊声响成一片。河两岸的观众也呐喊助威。龙舟在河面上像几条水蛇,麻利的向前冲。快接近终点了,选手们的喊声越来越激烈,一只只龙舟先后冲破终点。慢慢的,船停了下来,喊声渐渐平息了,喧闹的人群暂时安静了下来,接着观看下一场比赛。
端午节除了划龙舟以外,就属包粽子,吃粽子最开心。
端午节,在外婆家过,一进门,就看见许多人围着桌子包粽子。外婆先用粽叶做一个三角体,在底部放上糯米,然后把陷放上去,再盖一层糯米,包上粽叶,最后捆上线,放在一边等候进竹笼。这边动工,那边早早已经下锅了。一开锅,一股清香迎面飘来,我们扑了上去抢粽子。外婆叫:“别烫着!”我专挑吃金丝枣陷、赤豆陷,因为甜。而大人则喜欢吃咸的肉馅。我们都只吃个新鲜,图个团圆热闹。
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那么热闹,也希望的习俗代代相传。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5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6
端午节到了,英州镇的人们都在家里忙着包粽子,然后,家家户户都盛着香喷喷的粽子来迎接这个隆重的节日。
在端午节前那天,我家早就包好了粽子,因为家乡有两个习俗。“为什么”我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样的习俗?”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个习俗是节日清早要解扣;第二个是节日里要赛龙舟。”我追问:“什么是解扣?赛龙舟什么时候开始呀?”妈妈听了,很耐心地跟我讲:“解扣就是在节日的一大早,每个刚睡醒的人都要解开一个粽子,目的是图个吉利,为今后消魔解难,得以顺顺利利;而赛龙舟是在节日那天的早上8点准时比赛。你说,我们不早包好粽子,拿什么来解扣?怎么有时间去看你爸爸赛龙舟?”听了妈妈的解释,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乡情浓了。
第二天一大早,节日的气氛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家家户户都鸡鸣狗叫,人们忙碌了起来。我刚下床,就有几个叔叔来找我爸爸去准备赛龙舟了。我和往年一样也跟着爸爸他们来到了赤岭海港。当天天气好极了,风平浪静,云淡日和。我放眼一望,海边已是人山人海,有小孩、妇女、老人,人人笑容灿烂,整个海边人声鼎沸。人们有的往东走,有的往西走,还有的闲逛在附近等待着。据我所知,东海岸是比赛的起点,西海岸是比赛的终点。7点50分,龙舟已在东海岸准备好了,各个赛队已陆续上了龙船,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伸头张望。我正极力地寻找我爸爸所在的赛队,因为爸爸穿上赛服真的好难辨认,于是,我不时的询问着旁边的小伙伴。
8点整,锣鼓已敲响,“嗨嗨”的声音已胜过人们的吵嚷声,看来赛队的士气高涨,输赢不分你我啊。8点3分,船到赛中线,人们齐声高喊:“加油,加油,加油!”霎时,8号船队冲在了前头,旁边的7号奋力追赶。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8点5分,西海岸的人们传来了捷报:“是二号,是二号!”真出人意料啊!人们的嘈杂声又开始沸腾起来,同时也夹着孩子们铃声般的笑声,到处都是。我和伙伴们欢笑着,嬉戏着海浪,寻找起自己喜欢的贝壳……
啊!家乡的端午节真是热闹非凡,我过得快乐无比。我眷恋着家乡的端午节,也希望家乡的端午节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7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8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我跟妈妈一起学包粽子,品尝了美味的“五黄”,一起品味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首先跟妈妈插菖蒲艾草。妈妈告诉我,过端午节的传统有菖蒲艾草、吃粽子、品五黄等其他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须在门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的作用是不让蚊虫进入屋内。迷信的说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材料妈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有棕叶、糯米、肉等。准备工作是这样的: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浸泡5~6天再洗干净;把绑粽子的绳子剪成大约两尺长的一段段;把洗干净的肉切成2、3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在酱油里浸泡一个晚上。包粽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把水沥干后倒入盆中,放上调料拌匀;把粽叶和绳子用开水浸泡起来。下面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首先我取出两张粽叶一头一尾重叠,在一端叶子正面朝里折成一个漏斗状,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块,把它们压实压紧,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后再用同样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后用绳子把包成的粽子捆绑结实。这样,一个粽子完成了。
包粽子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大诗人。当年他屡被放逐,便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自己怒沉汨罗江。人们心想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小鱼小虾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渐渐地便演变成包粽子纪念屈原的节日。
绍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巧果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黄桃、黄酒。中午妈妈准备好了这些“五黄”,我们就开始品尝起来。当然我们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哦!妈妈告诉我,吃五黄的习俗是从神话传说《白蛇传》的故事中流传下来的。
端午节这个节日我过得很快乐。今天我品尝了美食,关键还学会了包粽子,增长了民俗知识。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9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在我国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一种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节那天,我们家乡的万江河举行赛龙舟比赛。河岸到处彩旗飘扬,看龙舟赛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人们在欢欣鼓舞、击掌喝彩。只听枪声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上飞行,龙舟在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不甘示弱。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悦耳动听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葵扇,双脚不停地跳动。划桨健儿使尽力气,木桨在上下飞舞,动作整齐一致。敲锣鼓的也在一旁呐喊助威。
看赛龙舟,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激动不已。快看,有一条龙舟遥遥,成了群龙之首,终于夺得了冠军。一时,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遍了万江河上下。
就这样,赛龙舟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耳边回荡……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0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当中,我们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正因为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以我比平常晚起一点。当我睁开眼睛时,发现我的脚上手上,都缠满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可鲜艳了!妈妈告诉我,在端午节带五彩线,是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当我涮好牙齿,洗好脸,做到座位上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三角形的粽子,尖尖顶的鹅蛋。“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摆上桌的呢?”我心里想着,嘴里却说着:“不管了,我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于是我便一顿大吃起来。突然,爸爸问:“水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这可难不倒我,于是我便举起了手,说:“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屈原,屈原是怀玉的大臣,写了《天问》、《九歌》……等诗歌。因为被流放,所以与农历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跳下了泊罗江死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鸡蛋扔下江里。无为了纪念屈原,就把农历五月初五订为端午节,并把吃粽子定为端午节的习俗。”我刚说完,爸爸就紧接着说:“我们去看赛龙舟吧!别忘了,还有赛龙舟这个习俗呢!”于是我们便去看赛龙舟。
我们一路走去,去的路上,妈妈买了香囊,让我佩戴在身上,妈妈又买了艾叶、菖蒲。等我们走到那里,赛龙舟已经结束了,我们便往回走。刚到家里,我心里抱怨着,嘴里却说“妈妈!我还知道端午节的诗句。”于是我便说起来,“‘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躲。’‘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还没等说完,妈妈就不停地称赞我真棒,真聪明!
这天真开心,时光非常短暂,真想天天都是端午节!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1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我和妈妈到超市去买粽子。老远的,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馋得口水直流,巴不得立马买几个粽子解解馋。
超市里的粽子品种齐全,大小不一。有枣子粽、赤豆粽、肉粽。大的足有一斤重,小的大约只有二两吧,个个都是棱形,绑成一串。
妈妈挑了几个又肥又大的粽子。回到家,我用剪刀剪开扎着的绳子,剥开包着的两片竹叶。一块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现在我的眼前,只见那粽子黑红黑红的,下面点缀着黑色蘑菇,又白又红的肉,白色的鸡蛋,粒粒糯米,就像颗颗小小的珍珠。
粽子飘着阵阵浓香,还没动口,我就陶醉了,俗话说:“鸟为食死。”我就做一只鸟吧,不管粽子烫不烫得死我,我伸嘴朝那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真是满嘴生香,味道妙哉妙哉。
我像饿汉扑在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三下五去二,粽子就被我扫了个精光。我又叫妈妈给我拿一个粽子,妈妈看见我,扑哧地一声,笑得糯米都喷了出来。看见妈妈笑成那个样子,我心里猜出了几分,我赶紧去照镜子,只见粽子把我涂成一个“大花脸”,要演京剧都不用化妆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大饱口福,真快乐啊!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节日》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沁阳市,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人都要吃粽子、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插艾叶来纪念死去的屈原。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端午节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样繁多:有蜜枣棕、红豆棕、绿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异。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时,那粽子里藏着的蜜枣,真让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好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香极了!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之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够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喝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接着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好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精神的一种钦佩,歌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4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5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6
我的家在北方的农村,农村的端午节大约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那时,我听妈妈说,家里的鸭蛋从现在起就不卖了,要留着做包蛋;还要在菜园里种一小块蔊菜,过端午节好吃。从昨晚开始,我家为了过端午节就正式忙碌起来。
先是妈妈安排爸爸,必须在端午节的凌晨起来割艾蒿,说那时的艾蒿才好,有药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挂在大门的两边,说这样好辟邪。怎么都有说法啊?
我好想睡懒觉,现在看来是睡不成了。不过,比爸爸半夜起来割艾蒿好些。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妈妈的安排把艾蒿挂好了,以为可以出去玩了,我还没有走出院门,妈妈就大着嗓门把我喊回去了,说是今天事情还很多,要我帮忙,就不准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饭吃了。吃过早饭,爸爸上街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去了,我就成了打杂的了。
只听妈妈说:“快去,把菜园里的蔊菜拔回来”、“快去,把包蛋洗出来”、“快去,剥几颗蒜出来”、“快去,用白酒兑雄黄,把院子周围洒一圈,一会儿吃饭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个来回,当然,妈妈比我更忙,终于把午饭准备齐了。看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妈妈把这些菜的讲究一一道来:端午节吃蔊菜“打积”(肚子里一年来积累的不好的东西),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洒雄黄酒是为了保咱家不进蛇和虫虫蚂蚁之类的东西……
端午节的一顿饭居然有这么多的内容,难怪妈妈那么重视。等妈妈说完,我赶紧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体里不好的东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7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奶奶学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奶奶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奶奶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奶奶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奶奶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奶奶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8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
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作文端午的习俗篇19
“咚”“咚”“咚”……浑厚有力的鼓点声破空而来,坐在婶婶家吃端午团圆饭的我心早已飞到划龙舟的现场。一吃完饭,我、弟弟拉着妈妈和奶奶赶紧往云浦路跑。
可一出来就傻眼了,一路的河边早已被看龙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爬到树上,有的站到车上。我试着挤进去,但马上又被挤了出去,只好边走边寻找空隙。
“咚咚咚咚咚”……鼓声更紧密了,呀,肯定是有龙舟开始比赛了,我还没找到位置,只好跟着鼓声边走边跑。路上,有一个3岁的小朋友跟我一样,虽然没有看见龙舟,听到龙舟的鼓声,高兴地喊着“加油加油”,仿佛他已经看到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逗着路旁的人哈哈大笑。
后来,妈妈把我们带到了乐成街道的龙舟指挥台,我和弟弟舒服地坐在凳子上观看。
这时河面上,一条橘黄色龙舟一马当先,队员们桨频一致,龙舟劈浪前行,后面一条白色的龙舟紧追不舍。“加油!加油!”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庆祝的鞭炮也不时冲向云宵,为赢的龙舟祝贺。
我们看完了乐成街道水域的龙舟,接着又去了城南街道的龙舟指挥台。这里水域比乐成宽敞许多,龙舟数量明显比乐成街道少一些,但两旁观众依然很多,路旁停满了车,有多人打着伞坚守着一年一度与龙舟的约会,等待着龙舟的自由角逐,终于河面上热闹起来,上下游汇集过来的龙舟争相追逐起来……
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到有的龙舟开始回家了,我和弟弟在妈妈的催促下才
恋恋不舍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