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看赛龙舟也是一大美事。为看龙舟赛,每次我都早早等在江边,不想错过精彩的场面,而江边也早已是人山人海,宽阔的漳江,十多条彩绘的龙舟时刻准备出发,比赛在人们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整条江边“加油,加油”的声音响彻云霄,龙舟上的赛手们也不辜负众望,用力地划呀划呀,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嘿哟嘿哟”一时间,加油声、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两只龙舟越来越近,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四号加油,九号漏油”我大喊着,“耶,四号龙舟赢啦!”我欢呼雀跃。
今年的端午即将到来,我期待着。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2
今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就是相同的。端午节就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家家就开始包粽子,准备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虫”了。说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节的知识,就让我这个大博士来告诉你们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吧!
说起端午,大家还得请出一位诗人让他来帮大家先开头说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圣?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就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还就是再来说说端午节赛龙舟的故事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就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就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怎么样这就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识,现在大家对端午节有一定的认识了吧,现在大家就是不就是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还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不朽的诗篇,可就是屈原的纵身跳入洗干净了人们的心,他留下来的不仅就是悲壮的诗歌还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伟大的爱国诗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3
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要去打篮球,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空气中夹杂加杂着清香,微风为我们带来了凉爽,树丛中不时传来时断时续的鸟叫,似乎是预示着一场比赛正在来临。
打球归来,我们得到了运动的快乐,浑身出了透汗,活力四射。这时,我看见路边一个老奶奶正在编织着一个东西,只见他手中的四根针飞快的转来转去,手上的东西也渐渐成型,我再一看旁边的竹竿上挂满了这个东西,香气扑鼻,上面用金线绣的“平安”两字金光闪闪,旁边还有五彩线加以修饰,底下还系着个铃铛。爸爸给我买了一个,他说这是香包,端午节给小孩儿带上有吸汗、驱蚊、避邪的作用。
回家上楼时,我发现邻居家门口插着几根树枝,爸爸说这是艾草,也起到驱蚊辟邪的作用。
午饭时,妈妈端来了一盘粽子,它有四个交错的角。被彩绳系着,非常好看。妈妈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种食物。屈原是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抱石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就把面团等食物扔到汨罗江里,后来就演变成了粽子。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故事啊!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4
雨狂落,风狂吼,惹多少行人匆匆,却无奈,恨不能,无力扭乾坤.纵有万般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朝心愿难了,唯寄来生,千腔热血万腔愤,淹没浩瀚江中.
花开花落几度,春鸟报春到.浪花淘尽大江英雄,丰碑世间永存.人道是,史家之绝唱.遥想当年才华横溢,难奈睡龙盹.兴衰成败,几阵干戈,君似有无限愁.心干泪倦该如何?惆无言,怅更无语,故国怎堪回首?只能离去,饮恨终!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5
又快到粽叶飘香的端午节了,这勾起了我对端午节习俗的回忆。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的来源是祭奠一位爱国志士。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做屈原的大臣,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提出了好多对祖国有益的建议,但却遭到贵族的反对。后来因为一些人的诬陷,被罢了官,赶出了京城。他在流放期间,因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一天天的侵略,心如刀绞,于是便于五月初五跳江自杀。刚开始人们在水里投放饭团、食物认为只要让鱼虾吃饱了,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大夫的尸体,而且还经常划着小船在江边寻找屈原的尸体。最后,五月初五这一天渐渐变为了一个节日,而这些习惯也渐渐变为了赛龙舟,吃粽子,饮黄酒等习俗。
今天,人们还保留着佩香囊,带五彩绳,插艾蒿的习俗。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包粽子和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会去买粽叶,糯米,大枣,有时还买一点儿五花肉,然后回家自己动手包粽子。我们都非常高兴,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待粽子熟了之后,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这时,我们就会团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有声有笑,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啊,对了,这一天,我的姥姥还会给我编五彩绳,给我做香囊。
我们家在那一天,还会在门上插艾蒿。我曾经问过姥爷,为什么要插这种有独特香味儿的植物,姥爷告诉我,因为插上它有可以祛百病的寓意。
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还会看赛龙舟的比赛。还会为他们加油,助威。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璀璨的明珠,我们一定不能让它丢失,要将它好好的流传,发扬光大!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沁阳市,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人都要吃粽子、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插艾叶来纪念死去的屈原。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端午节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样繁多:有蜜枣棕、红豆棕、绿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异。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时,那粽子里藏着的蜜枣,真让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好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香极了!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之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够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喝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接着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好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精神的一种钦佩,歌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7
很小的时候就盼着端午节了。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米粒煮黄了,上面盖着红豆泥或红枣。米饭有些透明,呈现出一些微红的颜色,四角倔强地翘起来,很可爱。粽子的叶子上都是水,还有点米味。一口咬下去放在粽子上,会充满米香。再咬一口,就会看到一个暗红色的馅。馅是甜的,加上米饭,这种甜不腻;米饭泡出枣子或豆沙的甜味,味道也不一样。
我经常满嘴“小胡子”吃饭,妈妈笑我就是“大脸猫”。但是我不介意。我笑了笑,用舌头舔了舔米饭,衔着一口就去找外婆。
奶奶会微笑着看着我,在床前慢慢移动,从枕头旁边的缝纫篮里拿出一些香包。那时候外婆只是我孙子的孩子,特别珍惜,所以外婆每年都会做五六个香包。这些香包五花八门,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没有一样东西像它们一样。奶奶当时技术很好,会做很多种图案。有鹿、老虎、蛇、壁虎;还有日月星辰;还有一些花草和心形的。不管他做什么,他就像一样。他虽然不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差。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香囊的味道,但它无疑是我当时最好的点缀。就像炒作一样。姨妈看着我,笑我夸。我不管她说什么,但我还是“佩服自己”,当着我妈的面去玩了。
现在情况不同了。我度过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表哥七岁,外婆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囊的加持,我依然日复一日安稳的长大。但是有时候心里很空虚,越接近端午节越是如此。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8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9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说的正是这样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我喜欢端午节是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欢的粽子,还可以看赛龙舟比赛,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最开心的了。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五日”……端午节小孩子们都会佩带香囊,端午节大家都会在家里团聚,一起吃粽子,在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
前年,奶奶还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边看着,闻着极香的糯米味、搅拌着盘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这美味的粽子,奶奶说:“看你馋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会吧!”我听了一脸不高兴,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给你吃。”小时候,我一听到有人大声叫喊:“卖粽子了,一元一个,绝对是纯手工,”我就吵着让奶奶给我买,奶奶没办法,只好给我买我拿着粽子十分高兴,不知怎么,长大之后一听到那个叫卖声,我还是那么幼稚吵着让妈妈给我买。
我只是认为,粽子是一种吉祥和安乐的象征,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端午节还要赛龙舟,说起赛龙舟我是很在行的,赛龙舟在我国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直到20_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因为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因为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向屈原致敬,为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端午节作文范文素材篇10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大概是四岁时吧,那时候家乡的河还能划船的。当我远远地听见锣鼓震天、呼喊撼地时,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里的婆婆出门看热闹去。作为保姆的婆婆总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颤颤巍巍地往长堤那边走去。刚好,河上五彩缤纷的龙舟正威严地列成一排,气势汹汹地准备捕捉那一声令下。
发令枪响后,箭在弦上的龙舟真如一条条迅猛如雷的水龙,在水上飞窜。而船上的那些“驭龙者”更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是船两头正奋力击鼓的鼓手,划舟人的斗志似乎随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声而不断激涨。
这一幕真让少见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乡竟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和蔼地笑着。继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头筹的选手们。每条船上的人都湿了,而在我这稚嫩的眼中,冠军不过是更加湿透了的人们。
兴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饭时间到了,婆婆端出两只冒着热气的翠绿的三角体,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叶子。婆婆微笑着说,这些用荷叶包着香米的三角体就叫粽子,我还惊喜地发现米饭里面还有内涵丰富的肉馅。它们都是婆婆从乡下带来的,大家都会在划龙舟时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这喷着荷香的饭团,用力地咬下了一块。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婆婆在我上小学以后便回乡下颐养天年了,但我们家还是经常在端午节去探望她时带回几只粽子,来重温旧日的快乐与节日的喜悦。只是这几年来给我带来的是遗憾,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家乡的的河脏得不能再划龙舟了,婆婆寿终正寝了。然而,端午节被外国人注册了,我们还能吃粽子;这条脏河总有变清的那一天,我们还能在水上划龙舟;但最让我伤感的是,我永远不能再牵着婆婆的手在长堤看比赛了。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但我更怀念的是那永远不再回来的童年和婆婆。端午杂思,思忆至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