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放假期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要看十部电影的计划。第一部选的是口碑评分都很高却是自己最不喜欢的动漫科幻类电影《你的名字》。

“黄昏之时可以看见不可见之人。”为了契合这种暗示,我专门找了个接近黄昏的下午,观看了这部电影。

女主是生活在农村的高中生宫水三叶,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却略显枯燥的生活。她的父亲是她所生活的镇子的镇长,由于种种原因她和妹妹跟随外婆生活,并一起打理着神社的事情。另一边,男主立花泷是一个生活在大都市东京的高中生,他也同样重复着枯燥无聊的生活,每日也不过是上学,打工,回家,如此循环罢了。

在无聊日子的某一天,他们两个完全不搭边的人因为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而在早晨醒来时发现互换了身体。因为都对彼此原来的生活感到乏味,他们便对交换身体这件事没那么排斥。他们每周会交换两到三次身体,渐渐地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对方的生活中赢得了或多或少的喜爱。

但突然有一天,立花泷发现再也不能和三叶交换身体了,虽然他不以为然,但脑中却始终好像被什么事情羁绊着一样。他开始凭借记忆去找三叶生活的那个村子,拼尽全力去找,最终找到了。但那个村子在三年前被彗星击中,导致村里大部分人都死了,泷也从官方的统计中得知三叶一家的死讯……

他很着急,想起三叶的口嚼酒,找到放置口嚼酒的地方,义无反顾的喝了下去。终于他又和三年前的三叶交换了身体,并且去拯救村里的人,让他们撤离,提前告知他们将要发生的灾难。最终全村人得救了,但三叶和泷都失去了对彼此的记忆。

看完这部电影,心中感慨万千……

奇妙的梦中互换身体,交换着彼此的生活,把生活活成最喜欢的样子。彼此心灵感应着,渐渐互相喜欢。美丽的慧星陨落,深邃的眼里满留着遗憾,或许那时三叶在想……啊,多遗憾啊,泷在这时还不认识我呢……会不会永远都不知道我呢?泷竭尽全力寻找着,这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痛,但幸运的是他最终成功了。黄昏时陨石坑旁的奔跑,以及后来美好的相遇,都成了日落时最好的画面。

想要见的人就去见吧,该记住的人也都记住吧,不然你以后会为此付出数倍的代价想去实现或者留下遗憾。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2

终于得空看完了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于《秒速五厘米》片段式的讲述,《你的名字》将梦与现实交织融合在一起,以“交换身体”这一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干净澄澈的天空,乡村田园式的清景,绚烂的彗星尾焰,都让这部电影深深印在观众们的脑海中。

而令我极为佩服的,是新海诚对时间的虚化处理。“时间”是人为创造的,是人们为了证明事物变化过程而选择的一种描绘方式。而电影中,新海诚将时间虚化了。两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时间轴:男孩认识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着三年后的京都。即使是地铁相遇,也只是一个人的欣喜,在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时间点,他们真实地存在却又真实地错过。其中一段,两人在夕阳下第一次跨越时间短暂相遇,想要写下彼此的名字,却终究没有写完,男孩留给女孩的,不过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欢你(反过来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诚使人们面对这样的场景时,除了揪心还在思考:男孩与女孩的名字是什么?时间洗礼后,他们互换的身体记忆渐渐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寻觅?八年光阴过后,他们于地铁站相遇,凝望进彼此眼中时,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佛语曰:“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在虚化过后的时间与空间中,男孩女孩不曾记住彼此的姓名,但他们记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个念想:“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我在寻找什么?他(她)在哪里?”当他们擦肩时,不需要解释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原来所有的遗忘都是我们自我欺骗的产物,认清这一事实后,生命原不会剩下些什么。但新海诚以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两个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画桥;白云出岫,倦鸟归巢。当男孩鼓起勇气转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两人眼眶微润,异口同声地问:“你的名字是——”

影片结尾的处理十分感人,两人在相遇中结束全片。电影结束,属于我们的生活却没有结束,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们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缘分。

时间敌不过的,是感情。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3

拖了好久,最后在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特意挑选了僻静的后排,坐定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明亮的色彩,精致的画面,每一帧细节都处理的能够用来做背景桌面。

这部电影,光是片名,就饱含了一整颗扑通扑通的少女心。

大概所有一切青涩完美的故事,都是从你的名字开始的吧,因为你,你的名字有了格外特殊的好处,无数次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明明是我的日记,可日记里却全是你的名字。值日表上、名次单上,无论中间隔了多少个人,可只要你和我的名字出此刻同一张纸上,我都把它当作命中注定。

台版的《恶作剧之吻》中,湘琴为了直树立志必须要考进百名榜,放榜的那天,直树的名字在第一,湘琴的在第一百,可湘琴一脸花痴幸福的说:我们的名字出此刻了同一张纸上诶!

《你的名字》也许在逻辑上有很多bug,但是感情呀,要什么逻辑呢。如果一切都按常理、按套路出牌,那世间该少了多少完美的相遇。

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那样一份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也要找到你的勇气和坚定。

毕竟,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那样胆怯又软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为了相遇,不停地拨打着打不通的电话,按着飘渺的记忆去追寻。

而我们,权衡、犹豫。对一个人,一段感情,没有拾起的勇气,有多少人在同一个城市,手机存着彼此的号码却兜兜转转,再也不曾相遇,托辞说不再见都是天意,却不愿承认,这明明是你与上天达成的默契。

而电影,最打动人的就是成全了我们的期盼,我们的幻想,抚慰着我们以前错过的伤痛。

毕竟在那样一个二次元的世界,青春不死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大概,变成大人的我们,最缺的就是那样的勇气吧!我们很难再因为一个纯粹的原因去爱一个人,而怀揣着爱的我又该如何才能遇见同样的那个你呢。

现实太难改变了,长大了的我们也回不去了,我们干脆去梦里躲一躲吧,毕竟在新海诚的这个梦境中,最后的你,支支吾吾又满眼期许的说出了:“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4

拖了好久,最后在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特意挑选了僻静的后排,坐定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明亮的色彩,精致的画面,每一帧细节都处理的能够用来做背景桌面。

这部电影,光是片名,就饱含了一整颗扑通扑通的少女心。

大概所有一切青涩完美的故事,都是从你的名字开始的吧,因为你,你的名字有了格外特殊的好处,无数次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明明是我的日记,可日记里却全是你的名字。值日表上、名次单上,无论中间隔了多少个人,可只要你和我的名字出此刻同一张纸上,我都把它当作命中注定。

台版的《恶作剧之吻》中,湘琴为了直树立志必须要考进百名榜,放榜的那天,直树的名字在第一,湘琴的在第一百,可湘琴一脸花痴幸福的说:我们的名字出此刻了同一张纸上诶!

《你的名字》也许在逻辑上有很多bug,但是感情呀,要什么逻辑呢。如果一切都按常理、按套路出牌,那世间该少了多少完美的相遇。

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那样一份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也要找到你的勇气和坚定。

毕竟,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那样胆怯又软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为了相遇,不停地拨打着打不通的电话,按着飘渺的记忆去追寻。

而我们,权衡、犹豫。对一个人,一段感情,没有拾起的勇气,有多少人在同一个城市,手机存着彼此的号码却兜兜转转,再也不曾相遇,托辞说不再见都是天意,却不愿承认,这明明是你与上天达成的默契。

而电影,最打动人的就是成全了我们的期盼,我们的幻想,抚慰着我们以前错过的伤痛。

毕竟在那样一个二次元的世界,青春不死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大概,变成大人的我们,最缺的就是那样的勇气吧!我们很难再因为一个纯粹的原因去爱一个人,而怀揣着爱的我又该如何才能遇见同样的那个你呢。

现实太难改变了,长大了的我们也回不去了,我们干脆去梦里躲一躲吧,毕竟在新海诚的这个梦境中,最后的你,支支吾吾又满眼期许的说出了:“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5

终于得空看完了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于《秒速五厘米》片段式的讲述,《你的名字》将梦与现实交织融合在一起,以“交换身体”这一新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干净澄澈的天空,乡村田园式的清景,绚烂的彗星尾焰,都让这部电影深深印在观众们的脑海中。

而令我极为佩服的,是新海诚对时间的虚化处理。“时间”是人为创造的,是人们为了证明事物变化过程而选择的一种描绘方式。而电影中,新海诚将时间虚化了。两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时间轴:男孩认识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着三年后的京都。即使是地铁相遇,也只是一个人的欣喜,在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时间点,他们真实地存在却又真实地错过。其中一段,两人在夕阳下第一次跨越时间短暂相遇,想要写下彼此的名字,却终究没有写完,男孩留给女孩的,不过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欢你(反过来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诚使人们面对这样的场景时,除了揪心还在思考:男孩与女孩的名字是什么?时间洗礼后,他们互换的身体记忆渐渐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寻觅?八年光阴过后,他们于地铁站相遇,凝望进彼此眼中时,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佛语曰:“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在虚化过后的时间与空间中,男孩女孩不曾记住彼此的姓名,但他们记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个念想:“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我在寻找什么?他(她)在哪里?”当他们擦肩时,不需要解释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原来所有的遗忘都是我们自我欺骗的产物,认清这一事实后,生命原不会剩下些什么。但新海诚以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两个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画桥;白云出岫,倦鸟归巢。当男孩鼓起勇气转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两人眼眶微润,异口同声地问:“你的名字是——”

影片结尾的处理十分感人,两人在相遇中结束全片。电影结束,属于我们的生活却没有结束,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们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缘分。

时间敌不过的,是感情。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6

“重要的人,不能忘记的人,不想忘记的人,你在哪儿?——”

《你的名字》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新海诚的著作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每千年回归一次的彗星造访过一个月之前,日本飞驒市的乡下小镇糸守町。在这里女高中生三叶每天都过着忧郁的生活,而她烦恼的不光有担任镇长的父亲所举行的选举运动,还有家传神社的古老习俗。在这个小小的城镇,周围都只是些爱瞎操心的老人。为此三叶对于大都市充满了憧憬。

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个变成男孩子的梦。这里有着陌生的房间、陌生的朋友。而眼前出现的则是东京的街道。三叶虽然感到困惑,但是能够来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让她觉得神清气爽。另一方面在东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泷也做了个奇怪的梦,他在一个从未去过的深山小镇中,变成了女高中生。两人就这样在梦中邂逅了彼此。

现实世界的泷和3年前的三叶在曙光下相见,计划让人们避难,最后三叶用尽了所以办法终于成功了!可是,她把那个最重要的人的名字忘了,

他是谁?

她是谁?

泷咬紧了牙关,轻轻地说“你,成功了吗?”——

这本书让我怯生体会到了“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还有书结尾的一句话“只要记住你的名字,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一个地方,我一定,会去见你。”的真情实感。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7

日本动画曾是次级文化中最为风靡的一个分支,而宫崎骏更是曾将日本的“Animation”带进了主流文化的世界。

这一次,新海诚似乎又摸到了主流文化世界大门的钥匙。

影片的分镜、配乐、场景,均可称得上是新海诚的集大成之作,可谓登峰造极,充满了“诚哥味儿”,然而这部影片,却缺少新海诚作品的灵魂。

新海诚作品的灵魂,在我看来即是“日式忧郁小清新打造的孤寂感”。

无论是《云之彼端,约定之地》中最终离开主角的佐佑理,还是《秒速5厘米》中擦肩而过、似曾相识,却又不去确认的两人,还是《言叶之庭》中戛然而止的剧情,无一不是这种孤独情感的体现。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城市中当代人的内心世界。

但这部作品的情节,却更接近日本“Anime”的本质。亦即人心中最纯粹的美好情感。

“Anime”和“Animation”,虽然中文意思都是“动画”,但我看来却小有区别,“Anime”更接近于次级文化,想象元素更加丰富;而日本的“Animation”则更写实,也更贴近真实生活。其与以迪士尼和梦工厂为代表,偏重娱乐元素的美式“Animation”略有异同。

新海诚这次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或是一些牺牲和妥协。

本作和前作《言叶之庭》一样,灵感来自于日本和歌。“思い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见えつらむ 梦と知りせば目覚めざらましを”,大意为“日思其人,梦中相遇,知其为梦,不愿醒来。”新海诚以此为蓝本,加入其擅长的科幻元素,讲述了一出典型的日式动画纯情故事。

新海诚表示他在这部作品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娱乐”要素,希望能让所有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打从内心里感到开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美式Animation的追求是相同的。这或许亦是其能得到主流文化认可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却是对其作品一贯灵魂的背叛与否定。尤其是两人最后相遇的情节,是对其曾经的作品《秒速5厘米》的否定。

这部作品是成功的,但我却认为它很糟糕。

这或许能为日渐衰落的日本动画界带来一丝救赎的希望,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回光返照。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满分10分,我只能给出6.5分,这个既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的评价。

你的名字观后感200篇8

绳结和名字,是两个重要的隐喻。绳结要追溯到古老的结绳记事,最初是为了记录某些事情,也是文字的前身。故事中三叶的家族,遵循着神秘的仪式,包括编织各种绳结,但有关家族传统的文字说明都已经损毁失传,那么,这些不同的绳结是不是诉说着各种故事和传说,只是我们再也无法读出。

而名字是一个人存在世间的载体,具有神秘的力量,呼唤一个人的名字,你就具有了控制这个人的力量。很多故事中都有关于“名字”的桥段,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就是控制着人的真名,让人留在她的巫术世界。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有很多与人联系的纽带,如QQ号、微信、网络ID、电话号码,这些都可以轻易的删除改变,但如果你还记得一个人的名字,你就能维系一段记忆和思念。

名字也好、绳结也好,都是人们为了留住一段记忆的凭证,留下与一个人的联系,或思念,或爱情,或约定,也是与另一世界沟通的密码。当名字消失,绳结只剩仪式,我们无法追寻冥冥中注定的人和物,也无法踏入交错的时空,只能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茫然而又执著的生活着。

三叶与泷互换身体,寓意着人们的身体里住着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是谁?既与自己相似又大相径庭。自从上帝从亚当的身体中抽出一根肋骨,变成夏娃,人们终身都在寻找自己另一半,而这个另一半,一直都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只是,我们失去了联络的密码。

新海诚给一个现代的故事穿上了一件魔幻的外衣,为人们无处安放的情愫寻找一个解释。花好月圆似的结尾,也算是对观众的一个交代,一个含泪的微笑,一切相遇都是重逢。但我以为,这倒是让故事进入一个俗套,或许一个开放性的结果,更能延续那种忧伤、和神秘莫测的贯穿全剧的气质。

10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