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

时间: 小龙 名人故事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1)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

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2)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庄子此时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官位——两者巨大的差距使这道选择题看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两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个故事,即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至少是庄子的心灵真实的反映。它体现了庄子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庄子的这种坚持,让我们知道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更提醒我们:精神是有贞操的。事实上,庄子的行为,确实使一代代“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时,内心里总存有秘而不宣的羞耻感。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3)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霞面。 他的围城了,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见他,都被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她很喜欢,想见见钱先生。钱先生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使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 万美元,邀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攒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4)

“爱因斯坦收”

爱因斯坦的一个朋友见到爱困斯坦时说:“你的名声大大了,达到了令人难以登信的地步。 我听说有两个美国大学生打路,从美国发出一封信。 信封上只写“爱困斯坦收”,看能不能寄到,后采听说你收到了。“对!”爱因斯坦笑了笑答道:“信收到了,而且是按时收到的,这只能说明邮局工作好。 与我的名声无关”

1955 年,他的“肤又相对论”创立50 周年,各国都组织了纪念会。 爱因斯坦收到了许多逝诸信,但他想,这种巡回旅行对科学有什么价值呢?显然是徒劳的。 他对—个会议的发起人说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得多多少少感谢命运,—切哪怕与个人崇拜稍有瓜万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痛告的。”

用钱买来的名声

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下设许多学院,这些学院多以圣约翰。圣彼得。丘吉尔等圣徒或名人为校名。但新近诞生的大卫。 罗滨逊学院却是例外。大卫罗演逊是个南人,20世纪70 年代因经营电视出租事业而发大财,但—直默默无闻,为了使自己“流芳百世”,他向剑侨大学倾囊捐出巨款1700 万英楼。要求以其姓名命名一所学院。 剑桥大学经过讨论,最后同意了这位富翁的要求。

本生摘下金奖章

本生是世界著名化学家,本生灯。本生光疲计和本生电池都是他发明的,他还在一种矿泉中发砚了锥和铀两种稀有元素,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受到科学界的嘉奖。 但有—次,当大会主席把光耀守目的奖章佩在他胸前时,本生却把它摘下采,并说:“过去老母亲在世时,每当我把奖草带回家。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儿,孤独老人的快慰对儿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啊!可现在她离开人世,这些色彩绚丽的玩意儿对我还有什么用呢?”这位誉满全球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对待荣誉的。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5)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篇6)

本生是世界著名化学家,本生灯、本生光疲计和本生电池都是他发明的,他还在一种矿泉中发砚了锥和铀两种稀有元素,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受到科学界的嘉奖。

但有—次,当大会主席把光耀守目的奖章佩在他胸前时,本生却把它摘下采,并说:“过去老母亲在世时,每当我把奖草带回家。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儿,孤独老人的快慰对儿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啊!可现在她离开人世,这些色彩绚丽的玩意儿对我还有什么用呢?”

这位誉满全球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对待荣誉的。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