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

时间: 金浪 名人故事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篇1)

齐白石晚年成名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__年到1920__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0__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0__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篇2)

一、美食如画张大千

张大千一生都把烹饪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在他的眼里,一个真正的厨师和画家一样都是艺术家。张大千曾经教导弟子: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又哪里能学好艺术呢?所以张大千常以画论吃,以吃论画。

有一次,张大千回故乡四川,朋友梅晓初在源记饭馆设宴款待他。席间张大千在吃到内江鸡肉抄手和蛋丝饼时就说:这些小吃绝非短时间就能够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地。就如作画,纵然纸笔色墨尽皆相同,但到能者手中就会出神入化。他把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以及画境的喻义都应用到了烹制之中。

1981年张大千在台北宴请张学良夫妇的食单,张学良拿回去精心装裱,特在后部留白,次年邀张大千在上面题字留念。于是张大千在上面画了白菜、萝卜、菠菜,题名“吉光兼美”,并题诗云:“萝菔生儿芥有孙,老夫久已戒腥荤。脏神安坐清虚府,哪许羊猪踏菜园。”当时在场的张群也应邀题字:“大千吾弟之嗜馔,苏东坡之爱酿,后先辉映,佳话频传。其手制之菜单及补图白菜萝菔,亦与东坡之《松醪赋》异曲同工,虽属游戏文章而存有深意,具见其奇才异人之余绪,兼含养生游戏之情趣。”

这一张集诗、书、画于一体,有9位名人在录的普通家宴菜单就一跃成了烹饪界和书画界所共享的稀世艺术珍品。这件珍品1992年在美国华盛顿展出时轰动了当地的书画界和烹饪界。

二、张大千烧牛肉

张大千有一次请人吃便饭,亲自烧了一道木耳生炒牛肉片。肉片晶亮,黑白分明,入口即化。客人满意极了,不禁问道:“一般牛肉片都是红的,这盘怎么会是白的?”张大千回答说:“把上好的牛肉切成薄片,用淘箩在自来水龙头下急冲二十分钟,肉内血水自然净去;然后加少许菱粉调水作芡,急火热油,与发好的木耳同时下锅,急捣七勺半,随即起锅。”

光看这漂尽牛肉血水的工夫,以及急火热油、急捣七勺半的.火候拿捏,便知他即使是烧个家常菜也十分考究,精准料理,一丝不苟。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篇3)

郑板桥帮助落魄画师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来都没在这家店里卖过。

很明显,这是一张假画,郑板桥最讨厌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四处骗人。但一想到开店的人也非常不容易,他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把画买了下来,然后就走了。

临别时,店主顺便又提醒了一句:“先生,如果您喜欢郑板桥的画,过几天我还能够给你提供几幅。”几天过后,郑板桥又来到这个小店,发现这家店里又挂出了一幅自己的画。

这当然又是一幅假画。郑板桥故意问店主道:“怎么就这一幅?你不是说有几幅吗?”店主知道碰上了大买主,就欣喜地把郑板桥领进里屋选画。郑板桥看到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对这个店主的摹画能力极为赞赏。

看了一会儿,郑板桥笑着说:“我些画虽好,只是可惜这些画都是假的。”说完,他从身上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向店主说明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郑板桥。店主一听,急忙跪下向郑板桥赔罪。

郑板桥问店主:“你画得很好,为什么不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店主十分羞愧地说:“我不过是无名之辈,画得再好也不会有人买的,就是有人来买,也卖不上价呀。再说,我就是靠卖画来养活这一家人呀!”听了店主的话,郑板桥对他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好好帮助这位不知名的画家,因为他的画技并不比自己差,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也是生活所迫才这么做的。

这一天,郑板桥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请来了许多社会 上的名流人物。在席间,他把这位店主向大家隆重作了介绍,并很谦虚地称这位店主是自己小时候学画的启蒙老师。郑板桥还让这位店主当场作画,店主精彩熟练的画技赢得了众人的陈陈喝彩。从那之后,人们都争相抢着到这位店主的店里买画,这位店主的名气与日俱增,不仅出了名,而且还使他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篇4)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中国著名画家的故事(篇5)

十九世纪,德国柏林的大街上。

一个青年人正匆匆赶路,他要去找着名画家门采尔,为什么这样急呢?原来他也是个画家,可是作品平庸低劣,老是卖不出去。后来,他发现门采尔的画很受样众欢迎,往往一摆出来便被一抢而空。心想,门采尔一定仃什么成功的诀窍,于是怀着急切的心登门求教。

见了门采尔,青年将自己的满腹苦衷诉说了一番之后,巴不得门采尔快一点把秘决说出来。不料门采尔却严肃地说:“没有什么秘决,就是多看、多画!”青年感到有点委屈了,说:“我画得可不少呀!一天就画好几张,可要是卖出去,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是什么缘故呢?我实在不明白!”

门采尔听后笑道:“呵,原来如此。这好办!这好办!”青年听了心中一喜,忙问:“您有什么好办法?”门采尔幽默地说;“办法倒是有一条:请你倒过来试试吧!”青年迷惑不解了:“倒过来?”

这时,门采尔的神情又变得严肃起来,说:“对,倒过来!你要用一年的功夫去画一幅画,保险你一天就能卖掉它!”青年简直吃了一惊:“什么?一年画一幅,那多慢呀!”门采尔一字一句地说:“对!创作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

据说,那个青年人回去后按门采尔的话做了,果然奏效。他苦练基本功,花了一年时间画了一幅,真的不到一天就卖掉了。门采尔对青年说的那番话,当然算不得什么秘诀,但如果说刻苦勤奋就是门采尔的“秘诀”,那倒是恰如其分的。

有一次,柏林某处的过往行人看见,臭水沟旁的土堆上有一个人,低着头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人们不免有些奇怪:“什么地方不好坐,为什么偏要坐在这臭薰薰的脏水沟旁边呢?上前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在画画——画他刚才路过时被污泥弄脏了的鞋子。这个人就是门采尔,他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铅笔和画纸,只要遇上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立即抢画下来。

还有一次,在一个晚会上,人们发现有一个奇怪的观众,他一会儿从台下跑到台上,仔细盯着演员,一会儿又从台上跳到台下望望观众,上上下下不知在忙些什么,都以为他是个精神病人。谁知这个人又是门采尔,原来他在为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忙着作素描哩!

由于门采尔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都画个不停,常常惹人注目,因此有人便说他得了一种病一一“绘画狂热症”。话传到门采尔的耳中,他没有一点反感的表示,而是高兴地说:“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永远治不好!”

3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