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
好的作文应该有思想深度,能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让读者有思考和反思的空间。怎样才能写好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这里给大家提供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方便大家学习。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
中秋问候送达,真诚祝福如下:年年称心如意,月月事事顺利,天天快乐无忧,分分幸福陪伴,妙妙好运跟随。花圆月圆人团圆,人兴业兴家事兴。以下是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2
今天傍晚,我和小伙伴们早早地坐在田野里,等待着月亮的到来。
开始,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只有天边才有几朵白云。过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时,隐隐约约看得见月亮的影子。不到十分钟,天边露出了月亮的小半边脸,淡红淡红的,像蒙了一层红色的薄面纱。天色更暗了,月亮也完全出来了。它的颜色由淡红变成了浅黄,但是没有一点儿亮光。
月亮慢慢上升。看上去,比先前小了一些,颜色也越来越淡,但是它的光却越来越强。把它周围的天空照得通量。它周围几颗小星星调皮地眨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虽然很小,光也暗淡,可是看起来仍然那么好看。
望着皎洁的月亮,引起我无穷的遐想。我仿佛看见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同学,乘着飞船,去探索宇宙的无限奥秘。
“姜帆,快看那儿。”我的朋友夏同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天空上,一颗颗星星划天而过。此时,凉风轻拂,大地披上了一层暗灰色的薄纱。玉盘似的月亮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此时此刻,那是多么美呀!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3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中秋节蕴含丰富的文化,中秋节的习俗、美食、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元素。那么中秋节蕴含丰富到底有哪些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季、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刚刚介绍完中秋节的发展史,我再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一、赏月。文人在月下吟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民间月下踏歌、跳舞。二、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饮酒。三、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祝愿“貌似嫦娥,面如皎月。”
习俗介绍完,当然少不了中秋美食——月饼。我国月饼品种繁多,主要有十种: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泰式月饼、桂式月饼。这十种月饼各有各的风味,我真想把所有的月饼都品尝一遍。圆圆的月饼,象征团圆,反映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好了,中秋文化我就介绍这么多了,也祝愿中华儿女在中秋佳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5
“小心点儿,这块太小!”“注意,让一下,小心烫!”我们在上午班队课办了一场月饼会,提前过中秋。简单来说,就是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
月饼会可热闹啦!电脑已经播放起苏轼的《水调歌头》。同学们拿出小刀,把摆在桌上的月饼一一切开。说不定个别贪吃的已经偷偷叉起一块送入口中。
月饼种类可多了,让人垂涎欲滴。当然有些同学带的是传统口味的广式月饼,如豆沙,莲蓉,蛋黄等,却让我百吃不厌。也有些同学带的是苏式月饼。广式的甜,苏式的咸,广式的软,苏式的脆。新式月饼有抹茶、紫薯等不同口味。我喜欢的冰皮月饼也在场。冰皮凉凉的,Q弹十足。在一个个美味的月饼中,也有不少“炸弹”-流心月饼。假如这是榴莲馅的,你一下子咬到流心,就“完蛋”了。这个汁像糖汁一样流到嘴里。如果你常吃榴莲,会觉得这是绝顶美味。如果不常吃榴莲的,会觉得榴莲味太冲。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不爱吃榴莲的同学咬到这个“炸弹”时脸上夸张的表情。
回过神来,我的同桌已经泡好了热气腾腾的草莓茶,说是给我们四人小组的。我暗自庆幸柯老师把我排到这个组。我拿出同桌给的小杯子,准备一饱口福,可是早有一群同学围过来。“我要进去!”“明明是你挤我的!”招呼完这些同学,我才能尝一点。我们用自己带的月饼摆了个“全家福”。
一会儿我已经吃得大半饱了。月饼太甜,甜得我不想吃了。还好,草莓茶的苦味冲洗了我的口腔。苦中带点酸,几口下去,甜味完全没有了。
讲台那边已经被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我踮起脚尖看不着,站在桌子上才看得清。柯老师用大部分月饼在讲台上摆了个中秋节的“中”字,正在拍照呢。“咔嚓”余音未落,同学们猛地伸出手来抢。某些“幸运儿”马上抢了月饼,立刻咽进了已经被月饼撑得圆圆的肚皮里。没抢到的也继续奋斗,一手拨开人群,一手拿着叉子往讲台伸;某些“贪得无厌”的手“摸”了三四块,那些眼尖的“可怜虫”就在后面高声嚷着,“给我留点!”高的踮起脚伸手拿,矮的猫下腰,手从大腿缝里伸进去。
好一场热闹的中秋月饼会!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既叫“仲秋“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其中有一样就是拜月神,我们家也不例外,晚上当月亮慢慢升起来时,妈妈和我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摆上小供桌,放上苹果,月瓶等,我虔诚地在香炉中插上三枝点燃的檀香,在袅袅檀香中,我们一家人品茶、赏月,只见又大又圆的月亮象银盘一样挂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远镜,对着明月观赏起来,月亮中还真有棵桂花树呢?这时妈妈跟我讲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来:相传在古代齐国,丑女无盐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赏月,被月光笼罩着的无盐,美丽出众被天子封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随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这时,我不禁想到四川灾区的儿童是否也在共赏一轮明月?
在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让四川灾民早日重建家园,让地球的生命都远离灾难。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7
八月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谷粒丰稔,果蔬飘香。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节。
人们盼望着在这一宜人的季节旅游、休闲、走亲、访友、和家人团聚,度过其乐融融的节日长假。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赏月在唐代已很流行,到了宋代农历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以后历朝历代大多官府和民间都把它当作一个大节来过。人们把中秋节定义为“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喜庆节、团圆节。
民间在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祭月、拜月。八月十五月儿圆,九州人家乐团圆。人们在自家门前或庭院中设供案,摆供品,北方多供苹果、葡萄、西瓜、梨、毛豆、鸡冠花、月饼等;南方则供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藕和月饼等。当月亮升起来后,全家人点烛燃香,向月神跪拜,祈愿五谷丰登,全家团圆。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世世代代沿袭下来。人们普遍认为,拜月的供品,特别是月饼是取团圆之意。全家拜月是强调血缘家族团结。其意义是全家团圆。
月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制作以芝麻、胡桃为“馅”的圆形饼提供了辅料,那时人们把这种圆饼称为“胡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编的《梦梁录》中。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起来,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以饼之圆象征人之长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意。中秋节是人们祈盼和喜庆丰收、团圆、美满的节日。
大诗人苏轼咏月怀人的《水调歌头》最为脍炙人口,他是在中秋节这天因思念远方的兄弟而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古以来,中秋节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月蟾宫等。这些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的故事,虽是远古天象的崇拜,古老敬月习俗的遗痕,但是人们都不愿意扔掉这几千年的传承,因为这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一种慰藉,一种情结,并愿意世代永远保守的一种习俗。
传说月中有蟾,屈原《天问》就有月蟾的记载。到了汉代,月中除蟾外,还有玉兔;汉晋以来,传说月中有桂树;唐代又有吴刚伐桂树的传说;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崇敬的英雄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得到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草,送给了妻子嫦娥珍藏在梳妆台的盒子里,这事被一个叫蓬蒙的人知道了,他便想盗取这包仙药,在一次后羿带领众人外出狩猎时,蓬蒙手持利剑闯入其家中,欲夺仙草,嫦娥自知打不过强盗,便急中生智,匆忙将仙草送入口中吞下,瞬间,嫦娥飘飘欲仙,离开了地面,升入了天空,嫦娥因牵挂着丈夫,百里一回头,便飞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宫成了仙人。后羿打猎回来后,得知妻子的情况,悲痛欲绝,捶胸顿足,拔剑欲杀恶徒,蓬蒙早已逃之夭夭。后羿遥望天空,圆圆的月亮里仿佛嫦娥在走动,无法追逐,无比思念,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摆设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水果和糕饼,遥祭远在月宫里也在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天下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事情后,纷纷在自家的房前院子里摆上桌椅,放上供品,仰望星空,向善良的嫦娥遥祝吉祥平安。从此,中秋拜月这一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祭月赏月之风,便在民间传播开来。这一传说中的故事,其实是天下芸芸众生为追求美好、表达情感、向往团圆美满的一种愿景。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京城开封,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少,都要穿上节日服装,焚香拜月,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美如皓月”《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直至通宵”;《梦梁录》也说“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琴瑟铿锵,酌酒高歌。至如铺席人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焼不绝。”可见当时中秋节是多么热闹。
明清时期,赏月活动盛行不衰,我国各地至今仍遗留着古风逸韵的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月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拜月修建的。大概是因为孩子的关系吧,或者是月中有“玉兔捣药”的说法,民间在祭月时总是和祭兔联系起来,北方的儿童喜欢用泥塑的穿戴完整、制作精美的兔爷当作玩偶,甚至成为中秋节的吉祥物。
八月十五过中秋人们吃月饼的习俗,还与纪念朱元璋“月饼举义”的故事有关。那是在元朝末年,中原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纷纷起来反抗。朱元璋联合各方面的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朝廷的官兵搜查的十分严格,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计策,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巧妙的藏在了月饼里面,快捷而顺利的把信息传送到各路起义军中,各路义军严守秘密,到了起义那天,一齐响应,很快集结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义军如燎原之势不可阻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首先是大将徐达旗开得胜,占领了大都城,起义取得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的传下口谕,全体将士在中秋节与民同乐,将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礼物送给官兵,以示庆贺。朱元璋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以后,更加重视中秋节,经常在八月十五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以纪念当年起兵举义的成功。
从此,月饼制作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精细。品种有什锦、五仁、豆沙、芝麻、蜜饯、肉馅等;味道有咸、甜、荤、素等。
中秋节秋高气爽,人们有许多娱乐活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观海潮,划船串月、月夜尝莲、斗蟋蟀、歌舞杂技等活动;广东梅县在中秋节举办山歌节;海南有八月会,唱歌、跳舞、交换月饼,通宵达旦;还有的地方举行花会,赏花、戴花,愿花常好,愿月长圆,愿人长久。
中秋节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很流行,西北地区的土族、南方地区的京族、毛南族都过中秋节,祈福家庭欢乐,岁岁团圆。
在我们家乡每当中秋节全家人都笑逐颜开,秉承祖先的习俗,把这一节日当作喜庆丰收、团圆美满的大节来过。
中秋佳节,云汉天高,金风送爽,皓月当空,星光灿烂。在月光如水的自家的小院子里,摆上八仙桌,上面放满酒、菜、瓜果梨枣、月饼和糕点,再煮一壶绿茶,全家人围坐在桌旁,饮酒,品茶,进餐,祭月,拜月,共赏圆月,恳谈亲情,说古论今,聊叙家常,欢庆经过一年辛勤劳作,即将获得的丰收成果,真是其乐融融。
这是多么惬意、温馨的境界。
我们的祖先把这种节日的风俗传给了我们,更把他们对节日氛围感受的心境也传给了我们。因为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8
再过两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9月__日这天,我校五年级全体师生在食堂一起亲手制作月饼、灯笼、灯谜,一起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当主持人说“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开始”,我和搭档小郭立刻拿出工具开始制作灯笼。我们很着急,想着赶快做完灯笼去做月饼。黄老师看我们手忙脚乱的样子,也过来帮我们做灯笼。我们有了高手相助,很快就做好了灯笼。这个灯笼还挺不错嘛!
不错归不错,可月饼组的也快做完了,怎么办呢?有了,把形状做得不那么漂亮的月饼毁了重新制作。我们做得很开心,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该回班上课了。不要紧,托管课就可以吃月饼了!我好不容易就盼到托管课了。老师拿出月饼,隔很远我们就能闻到月饼的香味,垂涎三尺。我挑了个大月饼,啊!棒极了,咬一口外脆内软,咬两口流连忘返,咬三口……呀!实在无法形容。
颁奖了,我和小郭做的灯笼获奖了,我们俩各获得了一个相框。中秋实践活动在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这次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我感受到了中秋节的快乐,体验到了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我也感受到了中秋节是很有乐趣的。月饼,它和月亮同样是圆的,它就代表着月亮,吃了月饼就好像把月亮也吃掉了,这也是代表团圆的。灯笼,它也是圆的,它也有一点代表了月亮。我还感受到了中秋不只是一种形式,它应该是一种象征,时时提醒我们不忘自己的国家,时时提醒我们不忘自己的亲人,时时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今天的相聚。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9
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那皎洁的月亮,中秋是团圆时节,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洁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冰霜,月是对亲人怀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诗人都用月亮寄托过内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用月亮表达内心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用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每逢八月十五时,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会纷纷的将桌子、椅子、月饼、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
一起说笑、一起看那艳丽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时,“月饼”是不可少的。月饼分有各种各样的,有多样式、有多种味的。月饼有圆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黄的、香芋的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爱豆沙和蛋黄陷的,最爱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黄月饼味道很美味,吃起来也挺油腻的,味道特别柔软的。豆沙月饼好像里面是装的红糖,一般人都不爱吃这味,因为太甜了太腻,我比较爱吃甜的。香芋月饼特美味,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们都比较爱吃水果陷的月饼,可我最不爱吃那种口味,因为水果陷的月饼吃起来不太松软,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会吐出来。人都有个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这样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饼口味陷了,赏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说有笑了。
这就是——中秋节的风俗了。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0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最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来了。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搞笑,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砍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和吴刚去做伴,多想去慰问孤独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爱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这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少年,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来。她那慈祥的面庞又浮此刻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来,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奶奶好像也在我们身旁和我们欢度佳节。这不正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吗?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台湾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1
今天是中秋节了,月亮就像一盏台灯,永远也不会熄灭,而灯笼,就像是一支支蜡烛,过了时间,就会消失!
现在我的家里热热闹闹的,可以称得上是人山人海了,我和倩欣姐姐还有臭臭弟弟在家里像一只只小兔子一样的活泼乱跳的,一会儿玩游戏,一会儿吃东西,就像猪一样,懒洋洋的,什么家务都没做。
叮叮咚咚,门铃响了,我利用刘翔的速度跑向门口,开了门,进来的是秀珍姐姐、大母、大伯、小雪姐姐,他们就像海浪一样一涌而上,现在我们的家就变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菜市场”!大人们在聊天,姐姐们在看电视,孩子们在房间里玩耍,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做饭,今晚我们吃的是火锅,大家都迫不及待!
没过多久,香喷喷的火锅出炉了,大人们坐在桌子上,小孩就在茶几那儿吃饭,我们的地盘都被大人们给占领了!
秀珍姐姐和倩欣姐姐、我、臭臭都吃完饭了,我们正准备下楼玩儿,忽然想到我还没买灯笼呢,于是我就带上零花钱跟他们一起下去散步,顺便买灯笼。
我们像发了疯的狗一样跑到平台下面,他们在那里健身,做游戏,我自己跑到超市,用零花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萤火虫灯笼,一按按钮,萤火虫就会扇动翅膀,还可以在地下走路,并且还会唱歌。我买完灯笼后,就回到了平台下,跟姐姐弟弟们前往草坪。
走了一会儿路,就到草坪了,在那里我和姐姐荡秋千,弟弟玩跷跷板,我们还一起在草坪上看星星,星星一闪一闪的,不过最显眼的还是那个像眼珠子一样发着光芒的月亮。
中秋节真难忘!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2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出国留学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3
中秋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大家应该不知道中秋节的真正来历吧?那我就好好地给你们扫扫盲吧!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唐高祖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吐鲁番人为皇帝陷饼祝捷,皇帝就把月饼分给重臣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节吃饼食的习俗。
唐代时,“月饼”的名称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相关的图案。到了明代,中秋食月饼的习俗开始盛行。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祭月月饼到处都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千古佳诗,就是李白在细细品尝这月饼,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思念着家乡、亲人时吟诵的。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4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作文习俗200字篇15
每当我想起去年我们中秋节赏月时,心里就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去年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我们全家吃完香喷喷的团圆晚饭,就卷起坐铺,全家上楼顶赏月去了。
那晚,我们一群淘气的孩子,一人拿着一手电筒,照来照去,不时照到了正在打扑克的大人们的眼睛上,害得大人们埋怨地嘀咕着:“现在的孩子也太顽皮了,带他们出去赏月而已嘛!不照月亮反而故意照我们的眼睛,真捣蛋!”我们仿佛听到了大人们的埋怨声,就向大人们扮了个调皮的鬼脸。
过了一会儿,婶婶焦急地抬头仰望浩瀚如海的天空,说:“我明明都看过天气预报的哦!今晚的天气是晴朗的啊!怎么这么久,也不见月亮姑娘‘露面’呢?”
又过了一会儿,天空渐渐由蓝变成了深蓝,有几颗明亮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慢慢地“走”到一个位置上,只见那里闪出了无限的光芒。我幽默地说:“月亮姑娘驾到!”大家都被我逗笑了,妈妈问我:“你怎么知道那儿就会是月亮呢?”“那里本来就是月亮来了嘛!不信您看那儿!”大家往我指的方向一看,“哇噻!”我们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原来,真地被我说中了,月亮姑娘现身了,我们大家都被她的美所陶醉了。终于,月亮姑娘露出了美丽动人的脸蛋,她不像星星出现得那样活跃,那么勇敢,而像一个依依袅袅的少女。
一开始,她的颜色很浅,接着,她变得深了起来,发出的光芒也越来越亮。最后,一轮明月像一个巨大的盘子挂在那高高的、深蓝色的天空上,柔和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着大地,真美啊!
将来,我长大了,如果我当一名宇航员,那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月球看看;如果我是一位文学家,那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篇散文来赞美她;如果我是一位画家,那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月亮画在纸上,拿去博物馆展览;如果我是位歌手,那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一首歌来歌赞她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