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
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材料、展开论述、表达思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表达。写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要注意什么?这里给大家提供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下载,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1
五月初五端节午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取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粽子根本难不倒聪明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过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2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
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3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赛龙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还特别喜欢包粽子,这样体会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后,那种自豪与喜悦是满满的,什么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跑到奶奶那里去帮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门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进来,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术活,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细选一番,最终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是用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糯米填进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
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的样子,要留一点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把它压住,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最后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让它散开就可以了!我们把二十个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们就该下锅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好了!”当我听到奶奶的话时,天知道我有多高兴!我急忙把脑袋凑过去,去看看我的劳动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颠屁颠地请妈妈爸爸他们过来吃粽子,他们都说好吃,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每次端午节都给我带了很大的喜悦!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4
“五月五,是端午。”这首儿歌大家应该是最熟悉不过了吧。这不,现在大街上的小孩嘴里都在唱着,为什么?因为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到了。今天,姥姥带我去早市买粽子。
刚刚到早市,一股香草的清香袭面而来。接着,一个个精美的香包映入眼帘,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早市左右两边都是大大小小的香包,给早市增色不少。
我们往里走,看见了今天我们的“目标”——粽子,粽子的“个头”不大不小,比我的拳头略大一些,呈三角状,上面缠着一根彩线。我买了一个想尝尝味道,拿起粽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拨开“粽子宝宝”的“小被子”,白白胖胖的“粽子宝宝”便探出头来,白白的粘粘的,香气扑鼻,我怎能禁得起这样的诱惑?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口,细细品味,一颗颗糯米在口中翻滚,顿时粽子特有的香气充满了我的嘴,使我不禁几口将其吞下。
端午节的传统物品中,每样都能看出人们的汗水。比如香包,每一个小小香包中,都含有人们晶莹的汗水,密密的针线中,含有人们多少宝贵的时间,精美的图案中,含有人们多少精力的投入。每一件物品都是海水的结晶,精力的聚合与时间的积累。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它们,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它内在的美。
向晚的微风吹走了端午节那美好的一天,让我们向明天出发吧!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5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到玄武湖划“龙舟”。我们租的“龙舟”是一艘电动游船。上了船,我就提出,今天让我自己来开船,爸爸妈妈欣然同意。一开始,我还不会开,本来想把船往右边开,船头却向左边去了。在湖面上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不知道要把船开到哪儿去。后来,我才确定目标:把船开到翠洲岛。翠洲岛在我们的正前方,于是,我寻找到了浮标围成的航道,沿着这条航道到翠洲岛是直线距离最近。湖面风很大,吹得船头一会儿偏向航道的左边,一会儿偏向航道的右边。我握着方向盘不断地向左向右调整方向,尽量让船直线行驶。我费尽了力气,才使船靠近了我的目标。
在湖面行船的不正像我对待学习吗?首先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前进的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克服困难,才能达到树立的目标。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6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要给我编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
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四根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别给我戴在手腕和脚脖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五丝线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说:“端午节是有说道的,就这个名称就五花八门,夏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我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不少的学问哩!这个端午节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7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但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看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我的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他先买来优质的糯米,和漂亮的粽叶,她先把粽叶放在锅里煮,外婆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外婆又把叶子两端剪掉。把不好的粽叶去除。才开始包粽子,外婆拿两三片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把糯米放到里面。再拿一片粽叶包住头部,不让糯米露出来。最后用线把粽子扎得严严实实的。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全部粽子都包好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的香甜,特别软糯,我们都非常的爱吃,所以外婆每年都包很多粽子送给我们吃。
端午节这天,妈妈和奶奶把粽子放在袋子里,然后大家准备出发去看赛龙舟,我们在来的路上看见了好多车。我猜他们肯定都是去看赛龙舟的。一到桥边,那里好像堵车了,密密麻麻的人,有很多人走路都挤不去进去,真是人山人海啊!到了桥下,所有人把车依次停好。下车去,准备看赛龙舟。咚咚,咚咚,远处龙舟朝桥下前进的。大家都大喊:“龙舟来了,龙舟来了”。这时我很兴奋,我还看见我的伯伯在划龙舟。此时,耳边响起:“加油!加油!”大家都欢呼起来
四艘龙舟都向前进,原来四艘龙舟都在比赛,谁最先到达终点,谁就胜利了,龙舟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蓝的。龙舟上的队员有的在划桨,有的打鼓,好不热闹啊!据说,举行龙舟赛这样运动,不仅是锻炼我们好的身体,而且是纪念我们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救屈原,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
我们一家人都跟吃粽子边看龙舟,开心极了,吃着吃着,看着看着,不一会儿龙舟就走了。大家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我还吃到了最喜欢吃的蜜枣粽子。
这真是难忘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8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就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时热闹的场面。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不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为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往江里投粽子渐渐变成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许多习俗和“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红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时,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黄酒。
啊,我真喜欢端午节啊!
端午节小学主题活动征文篇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的历史了。
端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出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最终导致屈原被赶出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去凭吊屈原,百姓们怕鱼龙虾蟹咬屈大夫的身体,便入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喂鱼龙虾蟹,后来就发展成粽子,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各地共有的习俗,不过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叶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叶包粽子,我们家乡则用箬叶包粽子,包成三角形,粽子除了用上等糯米,里面的馅却不一样,有枣泥的、豆沙的、咸蛋黄的、肉馅的……无论是什么馅的粽子,我都爱吃。
端午节那天,乡下老家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赛龙舟可有意思,每条船上除了十几个桨手和一个舵手外,还要放一个大鼓,桨手们听着鼓声落桨,动作整齐划一,河面上锣鼓动喧天,桨手们喊着号子用力划桨,岸上的观众高声呐喊,场面非常壮观。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热闹非凡的划龙舟,我从心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