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

时间: 小龙 名人故事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精选篇1)

托尔斯泰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即悔改信主前和悔改信主后。1880年,他52岁悔改信主后,他所有的价值观都改变了。他年轻时,过着酗酒、召_和赌博的荒唐生活。他作_徒的原因与许多人不同,有些人因病,有些人因遇到苦难,有些人因有人给他们传福音。他50多岁时,生活非常富有,有一万多亩地。他40多岁结婚,娶了一位18岁的漂亮姑娘。正当他的声誉如日中天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时,他却坠入极大的苦闷和痛苦之中,因找不到“人活在世上有什么意义”的答案,而对人生感到绝望。他说:“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我所站的地方好像要崩裂了。生活没有意义,的解决办法是_!我写作,获得成就,把儿女教育大了,都是为什么?我应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才是的出路!”“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就没有活的必要。”他还说,他不得不把绳子都藏好,免得自己拿了去悬梁_

托尔斯泰小时候曾读过圣经,后来不读了。但他在心中最痛苦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一连三个月整天不住地读圣经,认识了人生的真谛。而且他有时独自在树林里走着,自己与自己辩论信仰神的问题。他不知神的观念如何进入了心里,但他注意到,每逢一想到神的概念,就有一种生命的热力涌上心来,就在那顷刻之间见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美。他觉悟了:“我何必再寻找呢?”他说:“生命的奥秘不在知识中,也不在哲学答案中。人智慧的尽头就是(_)信仰的起头。”他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源头,当你找到了神这位生命的源头和主宰,情愿在他对人类整个计划中献上一己的力量,遵行耶稣在圣经中所要我作的,这就是我自己的人生意义。”

托尔斯泰是一位终生寻找神的人,他年轻时信神,后来又不信,把传统的_信仰完全抛在后面。但他与一般不信的人有一个极大的不同,他心里总觉得“若有所失”,因为他失去了以往那种敬虔和追求圣洁的生活,心中十分空虚,这一空虚之感,正是他以后灵性复兴的转机。后来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归所,他的信心失而复得,他的人生也完全改变了。从那时起,直到死时,他成了一位文学布道家。他以往的生活,乃是彷徨不安,无论何种学问,都不能令他满意。从此以后,他便锲而不舍,得着了一种安心立命之道。从前他追求良善、圣洁、和平、仁爱,都归虚空和失败;现在从福音里得到启示的真光,看见了耶稣的圣容,才使他多年渴慕的,具体显现在他面前!他说:“仅是欢欢喜喜地与主一同出发,还是不够的:你得撕掉你自己编好的路程表,任由主为你安排。因为没有任何事,会顺着你的理想实现。”“如果你们跟我一起去,并且坚持到底,你们就能与我过同样的日子;因为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样样富足,而且绰绰有余。来吧,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话。”“我把整个世界当作我的牧区,我的意思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向凡喜欢听福音的人传报救恩的好消息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我本分所当作的。”

托尔斯泰后期的作品不论内容或形式,均深受圣经的影响。他认为《旧约圣经》中约瑟的故事和《新约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事乃境界、描写技巧美的短篇创作。他还说:“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如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教育儿童。”“每个人都想改变人类,但没有人想到改变自己。”1895年,他写了《福音简介》和许多圣经注解。

托尔斯泰晚年时写过一段肺腑之言:“我一生中曾是个不折不扣的虚无主义者,不是个社会主义革命者,而是什么都不信。后来信仰临到我,我相信了耶稣的道理,整个生命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改变。我不再绝望,反而尝到喜乐,是连死亡也不能夺去的。”“在我接受耶稣的教训之后,心中的绝望变为希望。”“信仰不是信仰某种学说,不是信仰诫律,或者什么训示,什么思想,而是信仰可感觉到的活生生的神--耶稣_。”

_教文学是用_教的观点来进行文学创作,它的根基是圣经真理,它的目的是传扬福音,托尔斯泰正是这样做的。他在晚年放弃写长篇着作,而转去写些根据圣经教训的短篇故事。他学习圣经中的保罗,把世人所重视的视为粪土。他把所有的版税都捐给贫民机构,所有的家产都不要了,穿贫民衣服,过简朴生活。他抱着“金钱只能带来罪恶”的观念,认为名誉、地位、金钱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将诺贝尔奖拒之门外。他说:“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动物的生活。”圣经教导:_徒拥有金钱是可以的,但却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神给你的一切而是为耶稣_去管理一切神给你的,包括金钱。圣经《马太福音》6章24节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托尔斯泰对职业是这样看法的:“一个真正职业的前提条件,不是对这个职业如何爱好,而是看这个职业能否对人类有益。因此,无论什么职业,必须要在爱人类这个信念的指导下。如果从事一个职业,又寻找不到真正的人类之爱,那职业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1896年,托尔斯泰写了《艺术论》,这是一本极有_的文艺理论书,书中他认为,文艺作品应以全人类为对象,其表达形式是人类最崇高的东西——爱。他的后期作品中,没有离开过爱。他提到自己的灵程经验,说:“我们对_的爱,不是口头上的一般称唿,而是把自己的爱和_的爱融合在一起。”“爱之所在即有神。”“真实的善,至高的美,爱是最合理、最光明的精神世界。”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精选篇2)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儿时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靿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半高靿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靿。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并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精选篇3)

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作家、思想家。他在写作上,经常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向群众学习语言,丰富写作素材。在作品初稿写成后,总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绝不让他认为是“次品”的东西“上市”。他善于积累、勤奋写作的精神被广大群众传为美谈。

托尔斯泰为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经常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有一天,他与自己的一位同乡阿尔布佐夫拜谒了阿普金沙漠修道院。出发前,他们做了一番化装。他们脚穿树皮鞋,肩挂背囊,在招待朝圣香客的下房和肮脏的小酒馆用餐,接待人员像军官对待士兵那样粗暴:“过来!在这儿坐下!”托尔斯泰不露声色地听凭他们摆布。但阿尔布佐夫终于忍受不了他所崇拜的人受这样粗暴的待遇,无意中露出了真情。于是,接待人员顿时换了一副笑脸:“大人,请进旅馆歇息。”“阁下,您要用点什么?”

他们点头哈腰,毕恭毕敬。这种“变色龙”般的丑恶嘴脸,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若托尔斯泰刚开始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小旅店的接待人员就表演得不那么充分,他们就了解不到世态炎凉的真实情况了。

托尔斯泰为积累写作素材,经常到公路上与碰见的农民、香客、流浪汉聊天,把他们的生活语言记录到小本子上。他深有体会地说:“跟庄稼汉交谈以后,自己写起来就会简洁、鲜明、富有语言之美。”他喜欢听一个叫阿尼西亚的邻村老人讲故事。他感激地对这位老农妇说:“你真是一个真正的能手,阿尼西亚,谢谢你教我说俄语--用俄语思考。”村里有一个最穷的农民,他叫康斯坦丁,具有非凡的语言天才,托尔斯泰常常向他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请他按自己的理解,以他自己的方式绘声绘色地讲一遍。托尔斯泰很快地记录,每当这位农民的讲述中出现一个生动的措辞,一个恰当的例子,或是换一个巧妙的说法,他就会心地微笑。短篇小说《傻子伊凡》就是按照康斯坦丁的讲话发表的。

托尔斯泰不但深入实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在修改稿子上也是一丝不苟。他在写《战争与和平》一书时,初名为《皆大欢喜》,后来修改了全部主要人物的发展线索,引进了新的人物,才改为现在的书名。这本书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该书交出版社排版后,他还在校样上反复修改。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助手不耐烦了,写信给他:“不知道你要做什么,这样,永远不会修改完,也不会有出版的一天。”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放弃对稿子的修改。这本书,他反复修改了近10遍。

他在写《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时,初名为《两段婚姻》。这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开始他把它写成纯粹的家庭小说,带有浓厚的“私生活”色彩。后来,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加进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改变了人物的性格,又把大团圆的结局改为悲剧,使之具有尖锐的暴露色彩,有力地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成为激动人心的不朽之作。当这部小说写好后,编辑写信催他赶快发表这部作品,托尔斯泰回信说:“发表这部小说中的一章吗?可是我还在不断修改它,而且我对它还不满意……”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创作。”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精选篇4)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

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这位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是托尔斯泰,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

“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够做到遭人误解不但不恼、反而注意不伤害对方的面子的人,品德是高尚的。

托尔斯泰名人主要事迹(精选篇5)

有一次,一位法国青年拜访托尔斯泰。他俩一同散步闲聊,恰巧旁边有副单杠。青年跑过去,一跃而起,抓住单杠,做了几个动作,骄傲地说:“伯爵,这门艺术,您大概是外行吧?”

托尔斯泰笑一笑。

“文人不会武,这也不必苛求……”,法国青年似乎怕托尔斯泰尴尬,连忙为他解脱。

托尔斯泰看了看同伴,走到单杠下面,轻轻一跃,双手握杠,两腿挺直朝前一仲,往后一摆,连续绕了几个「大翻车」,随后又轻松自如地做了几个难度很大的动作,像燕子那麽轻巧,像猿猴那麽自如。

法国青年看得眼花缭乱,惊诧得吐出舌头,老半天都没缩回去。他哪里知道,体育活动正是伯爵的爱好呢!

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跳下来,法国青年心悦诚服地说:“伯爵,您单杠上的动作也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没有吭声,只是淡然地笑笑。

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打猎、游泳、滑冰、划船等运动。除了体育,他还爱参加劳动。画家列宾就亲眼看见托尔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里地。他主动地帮助贫穷的人盖房子、砌炉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还坚持自己打水、劈柴,和农民一起锯木头。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麽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麽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於零了。”

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