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的女人三伏天怎么调理
患者可适量食用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海参等,避免食用西瓜、香蕉、冷饮等寒性食物,防止体寒加重。
2.艾灸
艾灸具有温热的功效,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等功效,适当艾灸关元穴、足三里、肺俞穴等穴位,能促进寒气排出体外。
3.应用药物
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温中散寒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理中丸等,对改善体寒有好处。
三伏天饮食调理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长夏养生重防“湿”。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三伏天的健康养生小贴士
(4)注意避暑:
三伏天属于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晒,以防出现中暑现象;
(5)补充水分:
三伏天应多喝白开水,定时喝水,应尽量少喝果汁、汽水这类饮料,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容易影响消化,升高血糖;
(6)不可过量喝酒:
由于三伏天温度较高,常会引起湿热现象,此时如果大量喝白酒,会出现湿热过盛的情况。
三伏天需要注意情绪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夏属火,与心对应,很多人出现脾气暴躁、心烦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易使人烦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谨防情绪中暑。“那么,怎样预防情绪中暑呢?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心神的调养,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建议大家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建议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三伏天要调息静心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