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节假作文 > 端午节作文 >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

时间: 金浪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精选篇1)

千百年了,这江水依旧如此,如此咆哮而过,如此自由不羁,它对世间的烦恼丝、庸俗功不屑一顾,它对凡尘的假正义、持清高冷眼相对。

我们都记得,这是他的性格,这是他一生的荣耀。又到一年端午时,满腔壮志凌云的英雄还好吗?心中那团燃烧着的热烈火焰仍未熄灭的将士还好吗?挥毫泼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诗人还好吗?

我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们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绚烂,便是有了他们不慕名利的坚贞烈杰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记得,这是中华五千年有关于国家的节日,这是中华五千年有关于气节的纪念。

把时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远远望见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与渔夫谈论。他拒绝庸俗,拒绝贿赂,拒绝高官,他说他有无限憧憬的政治抱负,只可惜无人问津。渔夫笑说,何必让自己这般疲惫,倒不如随了这江水,一倾而下,无所顾忌。他怒发冲冠,他再度失控,他对着江水呐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讥讽,他却无奈谗言进谏,更无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这江水尽管一倾而下,却不是您所想的那般,万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将我的情怀赋予于它,愿后人得以启示,愿理想不死不灭。”

——说罢,纵入江中,义无反顾。

豪情,壮志,一腔热血。他身上所呈现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吗;风声,雨声,石破天惊,他骨子里爆发的声浪,世人你听到了吗;乌云,征程,拼搏,呐喊。他心中所承载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吗?

如果这便是一个国家的向心力,如果这便是泱泱中华的凝聚力,那么期待吧,他的梦想由我们接力,他的能量由我们延续,他的诗篇由我们传诵,他的历史由我们改写。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竞渡的龙舟,今天的家家户户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灵魂啊,你可否回家;壮士啊,千年不离。一种信仰支撑一个民族,一份能量点燃一束火花,一只雄鹰沸腾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腾中华传奇。

时常翻翻回忆,时常铭记。

或许老一辈会比我们对这节日的理解更深,因为阅历、因为年岁;或许我们比后继的孩子们更勇于钻研它的内涵,因为感动,因为爱国。一年正逢一端午,一季只有一花开,多年之后的时间轴再次与此刻重逢时,我想我会泪流满面。

传承吧,不仅仅是粽香;传诵吧,不仅仅是江水。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精选篇2)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夜夜的虫鸣唤来了又一年的端午。时光荏苒,轻轻漫过指尖。繁花褪去颜色,在田间,在山坡,绿由淡变浓,到处弥漫着生命的律动。端午,不属于某一个节气,却有着自己浓重而华丽的色彩。

说起端午,便不得不说一说粽子了。箬叶最好是刚摘的、碧绿的,还带着植物的清香。糯米洗净,用菜油、酱油和盐拌过,一颗颗被上了色,好像碎玉一般。一两片箬叶、一把糯米,再往里边放上少许酸菜,酸菜须得用碎辣椒干炒过才够有味道。酸菜上面再躺上一条腌好的肉。光看这材料,就足够诱人的了。

我家包粽子并不容易。父亲牙不好,粽里的肉需得是全肥的,煮熟了入口即化才行;哥哥姐姐喜欢五花肉;我却只吃瘦肉,半点肥的也不要。每年端午,母亲包粽子需准备比别家更多的东西,得把不同的肉分开,还得在包好的粽子上做记号。瘦肉的绑上一根剪成段的稻草,五花肉的三个系成一挂,其余的是肥肉粽。从前奶奶还在的时候,还得给奶奶包她喜欢的红枣粽,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母亲自己却并不挑,哪种粽子包得多了,她便吃哪种。母亲没上过学,却包得一手好粽子,生活养育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对于端午最初的记忆,总是那一阵又一阵的粽香。可是,这并不是端午的全部。在我的老家长台,端午前的那个集日是极热闹的。勤劳的人们一大早便起来到野外采摘很多的艾叶和菖蒲,拿到集市上卖。从街头连到街尾,不说那碧绿的颜色,单是那一股特有的清香,便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母亲极少到集市上买艾叶和菖蒲,她总是自己去山上采摘,不必很多,够用就行。然后把它们固定在大门的两边。春联的红色尚未褪去,此时倒和艾叶菖蒲的绿相映成趣了。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端午这个节日和屈原有关,我知道端午为什么要包粽子,但却从未跟母亲讲过。在母亲眼里,任何节日的由来都并不重要,她固执地把每一个节日定义为团圆的日子。当她数着日子开始准备箬叶和糯米的时候,她其实是在进行一种仪式,唯一的目的便是召唤她的儿女回家。对于母亲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走过深深浅浅的岁月,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中忆起一段粽香,那定是母亲的呼唤,从心到心,弥散成这个五月随手可掬的阳光。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精选篇3)

夏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温暖而清凉。凉亭、水榭皆是民间智慧与文明,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茶。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表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步步莲花预示将来出家普渡众生。尚有天女散花,天使奏乐,九龙吐水为其浴身。诗云“阿弥托佛起何时?经典相传或存之。”

闻一多先生认为: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进而推测“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其“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世人作棕并带五色丝以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古有饮雄黄酒与用艾水给孩子沐浴之俗。向上向善,日用而不知,乃古文明孔子基因。穷游以治愈,以释怀,交流所有琐碎而平庸的人生。某日凭海临风见一红衣女子美的惊心动魄,让人生走出困惑与迷惘,一见倾心。而后擦肩而过,天各一方。

野苋菜,生何少?尽日采来充一饱。城中赤苋美且肥,一钱一串如贱草。“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屈子荷衣而已。其傲世之情,实则表明自己不同俗流,炎伏解渴亦清凉。

天风忽送塔铃语,唤觉清梦游潇湘。北方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消暑最佳的水果莫过于西瓜。西瓜原为国产,它味甘汁浓,尚有药用价值。西瓜汁可治肾炎、急性肝炎、高血压,亦可止泻。本土西瓜之乡这冠乃许营脆皮,可谓名动一方。

明末屈大均说:“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透香,名荷包饭。”自然浸透荷香,吃起来别有风味。

夏天是洗浴文化繁荣的季节,可游湖西沙滩浴场,遥望东方明珠大剧院。摆下瓜果野品,好酒三杯足矣。微薰而已。热雨绝意浮名,裸处乱荷之中,虽无利欲烧心,亦觉浮名所累。美景若此,游人络绎不绝。

陶翁曰“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李白云“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酒松风。”唐花蕊夫人则赋“独自凭栏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唐陆龟蒙又叹“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宋邵雍且吟“林下一般闲富贵,何尝更肯让公卿!”宋孔平仲尚吟“云气薄南山,坐合苍烟隔。”宋郑刚中亦云“醺然就枕皆佳处,醉梦何妨度晓钟。”陆放翁却憾“丹青不可画,得句一欣然。”朱熹将语“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戴复古意乃“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赵师秀何叹“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金元好问惋惜“书生如老农,苦乐与之谐。”元赵孟頫亦喈“谁怜万民食,颗粒非易取。”又云“自古酒家饮,醉倒妪与翁。”明左国矶尚曰“楚驭辞赋客,歌咏自疏狂。”明顾开雍复吟“银碗盛来调蜜咽,冰魂净洗齿牙清。”而周邦彦词曰“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然陈继儒云“一阵窗前风雨到,打芭蕉。”复云“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元好问抚掌“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晁公溯最后诗赞“吾心湛然,清若止水。”闲居可“散发披襟——可食牧民的烙酥,甘香非凡。阳光和煦,好风如水,顿觉身闲心静,诸君可尽享初夏之乐,其乐何及?

行文至此,且以东坡名句作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至那复计东西。”尚有屈子敦敦教诲在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呜呼!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精选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节。现在也很重视过这节,大鱼,大肉,香菇,瓜菜,应有尽有;物质生活远比以前丰富多了,然而,那传统节日的味儿就是掉价了许多。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六十年前。五月初四,母亲推磨,奶奶坐在一旁下麦子,白白的面粉与麦麸如密集的雨水,随着磨盘沙沙地洒落在簸箕篮里。上午磨粉,下午做粑。一面垫着洗清的被单的晒篮(晒谷用的)搁置在桌子上,母亲和奶奶都是面带微笑揉捏面粉团粑,捏好一个很认真地摆放在晒篮里,一行行,每只间隔也均匀。差不多有一晒篮粑摆放着,等待着发酵(也叫醒粑)。这天我再怎么调皮捣蛋,大人也是和声悦色笑呵呵的,决不会大声训斥。傍晚开始蒸粑。蒸出来的小麦粑,比现在的馒头还要松软香甜。我们都笑呵呵地先尝为快,晚饭也就免了。至于粽子,可能是这天吃的东西也蛮多,我们很少包粽子。到是现在的端午节,粽子还是重点美食。

初五,天刚蒙蒙亮,父亲放小挂鞭炮,开始插挂菖蒲艾。菖蒲有很重的芳香气味,菖蒲夹着一根艾,所有门框,连猪栏、牛栏、鸡舍,挂插对称的两根艾,有的像八字,有的像交叉着。挂菖蒲艾据说是防害虫,那种气味蛇都怕闻。电影《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修炼了千年,在端午节这天,她都受不了,特别是喝了点雄黄酒,还真现出了原形;那青蛇,修炼了八百年,更是受不了菖蒲艾的气味,只得躲进深山洞里。这都是神话传说,但菖蒲艾是有点驱赶蚊虫的作用吧。

端午节的重点在早餐,也是小孩的最爱——吃咸蛋。那时的鸡蛋确实是最好的东西,咸鸡蛋就更好吃了。奶奶一早就将许多大蒜头与鸡蛋一起煮,上面还放一块粑笮热小麦粑。鸡蛋有四十只左右吧(这个印象最深,每年都有那么多),非要打水的柄桶盛。五口之家,互相推让着吃,自然是我吃得最多,我要吃五六个鸡蛋,下午还要吃。那时,每家都有一个盐水大坛,里面总有几十只鸡蛋浸在盐水里。农家人人都养大群土鸡,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只母鸡下蛋。老百姓再穷,鸡蛋还是有的,鸡蛋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平时,买点糖呀盐什么的,就是靠鸡蛋换钱。五月节,吃鸡蛋最补身体,谁家这天能不奢侈一下?我当然是先吃鸡蛋后吃粽子,煮熟的大蒜头,也是要吃的。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说是初夏水汽重,吃大蒜可以预防水湿病,可以杀细菌。这煮熟透了的大蒜,味道也不错,绵绵的也有股香味,大家都喜欢吃。

看,三五岁的小弟弟小妹妹,脖子上还挂着装有红壳鸭蛋的线织网袋子。绣花用的花线编织的,里面装一个或两个鸭蛋,苋菜染红的,好看极了。这天小孩脖子上还要挂香囊,三角形的小香囊,里面的香药,是在中药店里买的,说是除湿辟邪,反正好香,小孩都喜欢挂。

中午,小孩统统要洗艾水澡,这个程序差不多所有的大人都很重视。你想呀,大半年的没洗过澡,小孩身上的污垢差不多有几毫米厚吧。热热的艾水一搓擦,污垢纷纷滚落下来。小孩的皮肤舒展了,病菌也没了,能不健康?穿上新衣裳,眉心点上雄黄,嗨,可爱的宝贝们,一个个鲜亮如花!全家也更是平添了不少喜庆!中午有些人还保留传统习俗,喝点雄黄酒,说是喝过雄黄酒能百毒不侵;另外还要在屋内洒点雄黄酒,说是驱赶害虫,有的人嘴里还念念有词呢!之后,大人忙着收菖蒲艾,带上鞭炮,将菖蒲艾抛到村外的池塘里——这叫送瘟神,祈求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这天的活动也很多,三里外的徐港码头有赣剧看,戏台下有货郎担,有油条摊,有穿着红红绿绿花衣裳的漂亮姑娘们;也有看龙舟赛的。野外,到处是绿油油的禾苗,路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群。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大人小孩都非常开心。

现在过节,也很重视,好吃的多得去,就是没了传统的节日味儿。大人围坐在桌子旁玩麻将牌,小孩呢?城市的,到游乐园玩;农村的,只有在家看看电视,或到村里的小百货店,买垃圾食品。有些乏味吧,唉。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散文作文(精选篇5)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佳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是一惯的习俗,殊不知还有另外一种欢渡端午节的方式――那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里面藏着神奇的梦,这梦便是童年时代过端午节的欢乐场面。它如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它有紫丁香般的芳香柔嫩,像绸缎般光滑,像白纱般轻盈,轻轻划过我的记忆之窠,然后,它驻足,稳稳地栖息在了记忆的巢穴里。

每年端午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情绽放,芳香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桃花粉嫩欲滴的花瓣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迷人。布谷鸟婉转动听的叫声像钢琴曲一样美妙绝伦,在睡梦中,我朦胧的思绪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来荡去,布谷鸟的叫声仿佛一根无形的引线,牵连着我的思绪,带我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温暖国度里。睡意朦胧中,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烤制食物的味道,厨房里传来一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此刻,我已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循声赶去了厨房里。

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伸首好奇地四下环视着厨房。只见厨房里雾气腾腾,透过热烘烘的气霭,我看见案桌上摆着几碗洁白如玉的凉粉,碧绿的小菜和深红的醋汤也调制好了。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着,她正在捞面条。金黄色的面条又细又长,十分匀称,挑在竹筷上,像一道金灿灿的瀑布。我知道她又在做凉粉和凉面了,因为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凉粉凉面吃。即使十分贫穷的人家也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凉粉凉面,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节是因地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故乡过端午节的方式很迥异。端午节那日,当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中外,大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端午节。端午节,人们会用面捏出蛤蟆、蝎子、蜈蚣之类的动物,在涂了一层油的热锅里烙熟了,用一根细线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象征着驱“五毒”。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好像一颗颗在热乎乎的土地里不安分的潮湿的种子一样,对一切充满了神秘的期待感。

端午时节的绑花线,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线拧成细绳绑在手腕和脚脖子上,我们便有了安全感。因为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往河坡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跑,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可能潜伏着凶猛的蛇,一不小心会被咬到。如果绑了花线,蛇看见了,就会灰溜溜地逃走。平时,一走到草木茂盛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心吊胆,像老鼠躲避老鼠夹一样翘首蹑足,瞻前顾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步流星地从草堆里走过去了。端午的花线是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无论是吃饭、洗脸还是睡觉都戴着,以致于花线变得油腻腻的,彩色的颜料染花了手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等待着大人们绑花线时的心情不亚于拿破仑受冕时的喜悦。

厨房里的蒸汽像水一样四处流动,我奶奶的身影像滴进水里的糖浆一样,忽隐忽现。我在空荡荡的门框上倚了片刻,便摇摇晃晃地走到案桌前,奶奶头也没有回,她正在灶前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一样旋来转去,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我看见案桌上摆着一盆烙得黄澄澄的蛤蟆、蝎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盆子里,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挑挑拣拣,选了一只肥硕的蛤蟆和一只瘦弱的蝎子。我兴高采烈地走过去,举起手中的蛤蟆和蝎子给奶奶看,奶奶的眼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仿佛两颗大理石弹球在艳丽的天鹅绒上滚动似的。她说:“去洗脸吧,一会儿我们要去庙里。”我告诉她我洗过脸了,于是,我便走出了厨房。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路走着,眼前是几座小山冈,呈螺壳状,静静地伏在那里。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奶奶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敬神用的献果。山冈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院。从远处望去,山很大,寺院很小,寺院宛若一只伏在巨石上的蜗牛。我侧着脸望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目光越过田野划过山冈向远方延伸出去,她的面容静若磐石,仿佛在静听神的指示。这时,从山顶上传来几声空旷的钟声,它像大地的脉搏一样,缓慢而有力。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了寺院里,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僧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接物都是心平气和,令我和奶奶佩服不已。我的奶奶是神的信奉者,她每年端午节都要来寺庙上香敬神,我也深受感染。于是,我们和僧人一同来到了正殿,殿堂气势宏伟,里面塑了几尊高大的神像。神像的脚下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香囊荷包,荷包里装着香料,使得殿内香气缭绕。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挂在架子上,并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我也跟着磕了三个头。随后,我和奶奶又到其他几个庙里烧了香,敬了神。有了神灵的恩泽,这个端午节过的十分愉快。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神圣而又美好的。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想起故乡的端午节,它的神秘感就像树胶一样缓缓流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