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话题作文 >

名著作文

时间: 新华 话题作文

名著作文篇2

早就明白《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小说,说的是有关男女婚姻的事,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第一次了解《围城》,明白有这么一本书,明白中国文学史上有位叫钱钟书的作家,是大哥推荐了钱钟书的《围城》,其他的就不怎样记得了。

不知那时是因为什么原因竟然未读。此刻想来真是可惜啊!说到钱钟书,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因为我一向把他和钱学森搞混淆。此刻想起来觉得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一位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而一位是”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

我一向不太喜欢读长篇小说,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总觉得太长了,没耐心看下去,平时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说。这可能与我经常喜欢写些东西有关,我写的最多的莫过于一些情绪杂文了。我想当初,如果多看些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那时我的作文修为可能更高一些。

我一向不看长篇小说,直到这个暑假,恰好妹妹从学校带了本《围城》,我空闲之余就拜读起几年前本该早就读了的《围城》,并一口气读完了。其实上网的时候,曾看过《围城》,那时也只是在上网时断断续续读过,可是不知怎样,也不知为什么,之后就没有读下去,所以直到这个暑假我不算真正读过一部小说。

尽管以前也曾翻阅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忏悔录》、钱钟书的《围城》,但我以为这个暑假所读的《围城》,才是我真正好处上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名著作文篇3

伯内特夫人笔下的秘密花园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一个名叫玛丽的小女孩,因为母亲的虚荣、不管教而变得多病、专横、任性,活脱脱的一个小老太婆。因此,她的邻居们都叫她“小老太玛丽”,当成为孤女之后,玛丽投奔于自已的姑父,在姑父的庄园里,她找到了自已死去的姑姑遗落的花园,找到钥匙,在秘密花园中找回自我,救出被恐惧桎梏的堂哥科林,既收获了亲情,又收获了友情。

你打开的不仅是花园,更是自已的心扉---玛丽

亲爱的玛丽,你曾经跋扈专横,而因为密塞尔威斯脱庄园改变了,你找到的不止是花园门的钥匙,更是打开自己心扉的钥匙,你打开的不止是花园,更是自己的心扉,是自己的友善。你最应该感谢的是马尔塔一家,善良的马尔塔,慈祥的苏珊,活泼的狄肯,都是引领你打开心扉的人,他们都是你心灵的导师。因为他们,曾经面黄肌瘦的你,变得活泼健康;曾经专横跋扈的你变得善良可人,那个“小老太玛丽”早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你,是科林心灵的引路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科林

你曾经被对疾病与死亡的恐惧桎梏着,你没有朋友,总认为享受不到爱,总感到别人野心勃勃地期盼你的死亡,那时的你活脱脱的一个小拉贾,玛丽的出现打开了你的心扉,她告诉你,你的歇斯底里并不是谁都要害怕的,她告诉你,恐惧桎梏着你,它让你不能行走,让你活在痛苦与绝望之中。当打开心扉时,父爱、亲情、友情,会像蝴蝶一样纷至沓来,争先恐后。父亲也不会再害怕见到你。你心中的花园打开了,里面就会生机勃勃,万木逢春。

你们并不富有,但你们是富翁——马尔塔一家

你们住在荒原之上,心中如荒原般辽阔无边,你们帮助玛丽一家,打开了他们的心扉,你们友善、慈爱、你们并不富有,但你们是富翁,是心灵的富翁,你们的友善是人们应该学会的社会需要这样富有的心灵。

曾经的我,有着玛丽的任性,科林的歇斯底里,与同学和家人相处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常常要求别人顺着自已做事,但凡有一点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会歇斯底里的发泄,总认为是别人的错误,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至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再加上自己的不善交流,友谊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因此,上了初中,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可是,我还常常认为,这并不是我的错。当我意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时候,才发现,我在这个班级中并不孤单。

六一儿童节的第一个星期五,班里举行了一个“告别十三岁”的活动,其中的互换礼物的环节,我以为我得不到真心的礼物。可是,我错了,我收到了一份同学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段暖心的祝福、一把打开我心扉的钥匙,我打开的不是礼物,而是心扉。在友善的暖流中,我顿然明白,我能有幸成为2015级9班的一份子,便是我十三岁最珍贵的礼物。

友善不是虚无的,它是一股暧流,融化三丈的寒冰,它是一束光,刺破无尽的黑暗。它是一双手,将人从深渊中拉出......友善可以让失乐园复苏,让人们充满希望,激起对未来未知之事的期待。

生活惨淡无光并非都是因为外界因素所造成的,有时,换个心态看世界,从"心"改变,你会发现,世界充满着爱,生活处处有馈赠。

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名著作文篇4

之前,我没有太多的接触狼,对狼也不是很了解。但读了沈石溪的《狼王梦》后,我对狼的看法大大改变。狼在我的眼里不再是仅仅残杀猎物的“恶魔”,它有情有仇,又爱又恨。它会让自己活得有尊严。但是,这一切的自信、顽强、勇敢都来源于幼狼时父母对幼狼心态及身体上的塑造和培养。

所以,本书就重点描写了母狼紫岚花很多心血在培养自己的儿子上,希望其中一个成为狼王。这一切都因为自己丈夫未能满狼王梦,就被野猪咬死了,她想让儿子成为狼王!

一开始,紫岚有些偏爱于她的大儿子黑仔,因为黑仔长得极像他的父亲黑桑,眼神充满了杀气,体格强壮。紫岚对他抱有极大希望,费尽心思栽培黑仔,使他拥有比同龄狼更大的勇气。可就因为他勇敢,在洞外等待母亲捕猎归来,被金雕叼走了。

蓝魂儿代替了黑仔,但是由于紫岚逼着蓝魂儿和同龄狼捕猎一定要冲在前头,结果中了猎人的计,紫岚赔了脊梁骨已被压断了的二儿子。紫岚心痛万分,然后狠心将它给碎尸“三”段,她要让猎人半张狼皮也得不到!

该三儿子双毛来代替了,但因为自己的冷落,双毛自卑、内向。经过几番周折,双毛明显自信多了。可与狼王交战时,狼王在最后发出自信一吼,双毛顿时变得胆小、自卑,然后被击败。紫岚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可怜的狼啊,付出了多少心血,却得不到回报。她只剩下一个女儿——媚媚了,紫岚把她嫁给了卡鲁鲁——一个出类拔萃的大公狼。最后,为了她的狼孙不受同样的苦,她与曾吃掉过黑仔的金雕搏斗,狼死雕忘。

多么伟大的母亲!我想她一定认为自己身亡是值得的。可我又不得不叹息这个不美满的结局对紫岚实在有些不公平。唉,这谁又能说得定呢?也许是紫岚要求太过高,也许是紫岚有些偏心,或许是狼崽们警惕性不高……但我坚信她是位好母亲,我想她已经尽力了。但愿媚媚的孩子中有一个成为狼王吧!

谢谢沈石溪的《狼王梦》,它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虽然故事情节让人读得心惊肉跳,狼世界让我觉得无比残酷,可这种曲折的情节正是本书的闪光点!

名著作文篇5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眼泪落了下来,也不晓得这是第几次流泪了。阳光下,这滴泪在哪本书上滚动,发出闪闪的亮光,仿佛在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着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高老头这个好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每人80万的陪嫁。他以为女儿总是女儿,出嫁以后,他等于有了两个家。哪知,不到两年,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

读到这儿,我曾落泪,这泪是对两个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痛斥的泪,她们难道忘了父亲的养育之恩吗?忘了父亲一天只吃几片面包的身影吗?高老头把一切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给她们找最好的家庭教师,为她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但高老头不会想到,我不会想到,没有人会想到:把父亲赶出家门的竟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两个女儿的卑鄙、虚伪、毫无人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上的悲剧。女儿不父亲扫地出门,我茫然了:难道为了幸福一定要赶走父母吗?赶走了俄父母就一定会幸福了吗?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三个不孝的女儿,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来摸清母亲遗留下的遗产。可是在母亲的记忆里,她们看见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天下的父母是同样的啊,他们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地想见自己的女儿一面,但这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儿,我也曾落泪,这泪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之间的金钱关系痛恨的泪。女儿们为什么不愿来见高老头,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以往,只要她们叫一声“好爸爸”,它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以为她们孝敬的是他,其实不然,她们孝敬的是钱!“钱能买到一切,能买到女儿。”临死前,高老头才明白过看来,明白了这社会的残酷。

泪,痛斥的泪,悲伤的泪,痛恨的泪,凄凉的泪……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重演!

名著作文篇6

巴金笔下的《家》描述了一个五四时期封建的大公馆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个三兄弟,姓高,名叫觉新,觉民,觉慧。高老太爷是这个家庭的。三兄弟都有着创新的的精神。

大哥觉新是一个忍受者,他虽然有着新思想。他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待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重担子都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家庭里任何命运的不公,忍受着自己心爱的梅表姐默默的守寡而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忍受着爷爷的任性妄为……他只是一个忍受者,仅仅只是一个忍受者。

和觉新比起来,觉民就比较开放多了。他和弟弟觉新一起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久后,觉民爱上了张太太家的女儿,琴。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觉民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

觉慧是这三兄弟中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最后觉新终于领悟到了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和他的前途。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我认为觉新,觉民和觉慧就是现在社会中三个不同的人群。觉新就相当于社会中刚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们,他们不停地去聘职,而他们只能听公司老板的命令。对于这些,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他们不敢对老板倾诉,也不敢反抗,他们就像觉新,在这个大公馆里面,不敢说话,不敢反抗。觉民觉民就像现实中的中年人,非常稳重,成熟。而三弟觉慧就像冲动的青年,不顾后患地去追求。这样虽好,但是不顾后患未免表现得太冲动了。

《家》是巴金的著作,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旧制度的无情,它给我的印象很深。

巴金说:“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庭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名著作文篇7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筑就了我们心中的简爱。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母家,受尽舅母白眼,后来被送到慈善学校学习。毕业后,简爱被应聘到圣德非尔园做了家庭教师,在相处的过程中她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相爱。但在结礼上她才得知罗切斯特早已与一个疯女人结婚。简爱悲伤的离开庄园,偶遇自己的表哥表妹,但她拒绝离开英国。在得知心爱的人被伤害后残疾,她毅然而然的回到男主人公身边并与其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首先被简爱追求自由感动,他不愿在舅母施舍与虐待下度日,不被之前施舍而迷惑,决定在慈善学校自力更生;在得知罗切斯特已婚后,维护自己的尊严,不顾他的再三恳求,忍痛离开庄园。

其次被简爱的善良而感动,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以貌取人:看到路边上缝头垢面的乞讨者就视而不见,当作空气看待;有些爱慕虚荣的妇人总是和别人比身份地位,目中无人;世界各地还存在着许多种族歧视,美国至今还对黑人有歧视感,瞧不起人黑人。但我们应该学习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作法,身份地位那么高的人还向小女孩请教怎样穿衣。

简爱出生不幸,受尽虐待,不能体会爱的温暖,但她勇敢坚强,追求平等;她最重要朋友海伦去世受到沉重打击,没有退缩;在婚姻中受到欺骗,悲痛万分,她不贪恋虚荣,也不因为爱继续和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而是为尊严坚定的离开。

简爱还十分乐观,在受到人生的重大打击,她内心承受这重大痛苦,但她没选择沉沦。她到乡村做了教师并认真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找到了生活的美好。同时,她的淳朴善良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在乡村她用充实的生活弥补了心灵的创伤,她用积极乐观的精神重塑美好生活。她让我懂得了在生活在即使遭受打击,失去信心,也要热爱生活,不仅仅是在顺境中享受美好,更需要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积极乐观,才能沐浴生活的阳光。

《简爱》一书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修辞手法,还原了女主人公由折起伏的生命,歌颂了摆脱一切的旧习俗和偏见的勇敢。

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才具有强烈震撼心灵的力量!

名著作文篇8

上学期,我在学校里又一次遇到了《青铜葵花》这本书,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还小,,只注重情节,没有更深一层去思考,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书还给了妈妈。这次又看到它时,我随手又翻阅了起来。

书中讲的是家境贫困的青铜一家与失去了父母的女孩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悲、有喜、有忧、有乐。

因为青铜一家十分贫穷,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最终,他们把机会让给了住在他家的城里女孩葵花。青铜为了让葵花有钱上学,在大雪分飞的冬天出去卖芦花鞋。正巧碰上有人十分喜欢芦花鞋,但这时却正好卖完了,为了能多挣一点钱,青铜竟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卖给了他,然后赤着脚走回家,两只脚在雪里里走得又红又肿,麻木得失去了知觉。想想我们自己哪能受得了这等痛苦,哪怕鞋子有点不合脚或不够好看,都会吵着让爸爸妈妈给自己重新买双新的,从不愿受一点委屈。

青铜的付出让懂事的葵花心中充满了感激。葵花为了能有钱给青铜的奶奶治病,瞒着青铜一家人独自去江南采银杏。虽然她挣的钱根本就不够给奶奶看眼病,但她的这份感恩与孝心却深深感动着我。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别说是给家里挣钱了,平时一有空我们就拿着几十块钱和同学去外面花销,哪怕弄丢了也不用放在心上。父母辛辛苦苦挣钱给我们提供了我们富足的生活,可我们却还时常对父母的管教与唠叨爱理不理,甚至是大发脾气。

当我再次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也只有真心的付出,才能让彼此内心充溢着温暖与幸福。

74110